首页  编辑  

樊宇明讲的100个原创管理故事

Tags: /Manager.管理/   Date Created:
[管理文库]樊宇明讲的100个原创管理故事
1.教授的桶
  作者:樊宇明
  
  
   教授带了两个学生,一个叫甲,另一个叫乙。甲沉稳而好学,乙外向而张扬。教授很喜欢甲,逢人便夸奖他的优秀;教授也很想改变乙,但始终没找到一个好机会。 
  
    乙对教授平日表现出来的偏心很有意见,于是决定去找教授谈谈。一天,乙看到教授心情很好,便走到教授跟前,问教授说:“老师,您经常夸奖甲,甲到底优秀在什么地方?”教授其实早就在等待乙找他的这一天,他认为这是教育乙的最好机会。他听完乙的话,微笑着对乙说:“优秀不优秀,我说了不算。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两个人比试一下。”乙当即同意了。 
  
    第二天,教授把甲和乙都叫到一起,开始主持二人的比赛。教授说:“我这里有两只桶,那边有两只一样大的水缸,你们两个人用这两只水桶从这边水池里打水。谁先把水缸装满,谁就是获胜者!” 
  
    甲、乙两人看着教授身后一大、一小两只水桶,谁也没说话。教授说:“乙可以先挑选水桶!”乙听到教授说他可以先挑选水桶,便二话没说,拿起那只大桶向水池跑去,甲拿起小桶跟着跑了过去。当乙把桶从水池里提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水桶底部有个大洞。等他提着一桶水跑到水缸跟前的时候,桶里的水已所剩无几了。等甲把水缸装满的时候,乙才装了不到半缸。 
  
    教授宣布甲获得了胜利。他对二人说:“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仔细观察,如果观察不到位,即使获得了先机也可能失败!” 
  
    乙对比赛结果很不服气,于是教授决定再比一次,这次是由甲先挑选水桶。甲仔细地看了看两个桶,拿起了那只大桶。乙偷偷地笑了笑,提起小桶朝水池跑去。甲则从旁边顺手拿了一块毛巾,把水桶底部的洞堵上了,然后才去水池提水。大桶装的水比小桶两桶还多。等甲装满水缸时,乙刚装了一半多一点。 
  
    比赛结果又是甲取得了胜利。教授说:“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然不会失去优势。” 
  
    乙依然不服气,教授决定第二天再比。 
  
    回去以后,甲好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依然读他的书,写他的文章,而乙则找了一块软木,刻了一个木塞准备第二天使用。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来到了水池边。教授说:“今天你们谁也不能先挑选水桶,要抢!抢到大桶,用大桶;抢到小桶,用小桶!”乙眼疾手快,不等教授说完就把大桶抢到了手,甲拿到了小桶。等乙把大桶拿到手里的时候,傻眼了!这只大桶根本就没底!自然又是甲获胜了。 
  
    教授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光靠经验去处理问题往往会导致失败!” 
  
    乙这次彻底服气了。之后也变得沉稳、踏实起来了。

2.老狼训子
  作者:樊宇明
  
  
   老狼的三个孩子逐渐强壮起来了,但离“长大成狼”还有一步之遥,因为它们还没有学会捕猎。一个晴朗的早晨,老狼决定带着三个孩子去草原深处去训练它们捕猎的本领。草原深处有的是兔子、黄羊及野驴,那是这个狼的家族取之不尽的食物仓库。之前,小狼们从来没有走出过这么远,它们不停地东张西望。老狼便问老大:“你在看什么?”老大说:“草原深处真美,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地方。”老狼摇了摇头,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它问老二:“你在看什么?”老二说:“我在看草原上有没有狮子和老虎。”老狼摇了摇头,也没说什么。接着它问老三:“你看到了什么?”老三说:“我看到这里有很多兔子、黄羊和野驴,够我们抓好长时间的。”老狼高兴地说:“你很快会成为一只真正的狼!” 
  
    对于老狼它们“父子四狼”来说,此次出行的目的是捕猎。老大被草原深处的美丽风光所吸引,老二带有明显的畏惧情绪,只有老三的眼睛始终盯着自己的猎物。因而,老狼认为老三很快会成长为真正的狼。 
  
    在现实生活中,明确的目标对于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成长与发展同样重要。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自己做这件事的最终目的,并在此目的的指导下开始自己的行动。为了尽快地实现自己的目的,所有的行动必须服务于自己的目的,所有与达成此目的无关的行动都是必须摒弃的对象。只有这样自己的目的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也只有这样个人或团队的事业才有蒸蒸日上的可能。那种漫无目的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法,虽然有时可能“瞎猫碰上死耗子”,但这种机率实在是太小了。靠运气获得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永远都是梦想。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首先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不懈地努力,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随着目标的不断提升,事业才能不断的发展。 
  
    一群人凑在一起只能说是一个人群,而不是一个团队。当凑在一起的这群人在利益及方向上达成了共识,并都能为这一共同的利益及发展方向努力的时候,这一人群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团队。反过来讲,一个团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求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能认同团队的共同目标,并能遵循团队为达成这一目标所制定的规则、程序,同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如果没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再强的个体凑在一起也不可能获得成功。记得过去的小学课本上有一则故事,说几个动物想拉走一辆车。有的往天上拉,有的往水里拉,有的往前拉,有的往后拉。拉来拉去,车还是纹丝不动。这些动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实际目标,但它们的目标没能够统一到一个方向,所以它们拉一辈子都是徒劳的。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中,这种情况很多,因员工之间目标和方向的不一致造成的“内耗”,使企业吃尽了苦头。 
  
    中国有句古话,成功者都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客观地去分析这句话,它的确带有一点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它也的确是对“目标”及实现目标途径的最贴切、最科学的阐述。 
  
    共同一致的目标可以给一个团队带来无穷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的努力不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需要,是实现团队目标及个人目标的需要。 
  
    个人或团队的成功之路都是由一个个目标铺就的,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一个新的目标必然出现在前方。

  3.猎狗的故事
  作者:樊宇明
  
  
   朋友喜欢养猎狗。过去还没有禁止打猎的时候,我常陪朋友一起带着猎狗去抓兔子。抓兔子前,首先要去狗场选狗。每当我们的车停在狗场门口的时候,狗场内的几十条猎狗便开始兴奋起来了。它们叫着、跳着,极力地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能被选上。因为对猎狗们来说,出去抓兔子是难得的放松机会。平时它们都被关在狗场的笼子里,是没有机会出去的,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它们都努力争取。我们每次只带3-4条狗,当选好的狗被放出笼子的时候,它们会主动跳上汽车,在后排座位上蹲好。 
  
    兔子们一般都在荒滩或刚收割完的稻田里活动,而且它们夜间活动较频繁,所以我们往往选择夜间去抓。到了目的地打开车门,猎狗们主动跑下车来。由体力好的人带它们去田里寻找兔子。带猎狗的人每人拿一个象探照灯一样的强光手电筒在田里照来照去,照到兔子以后,兔子便顺了光跑。此时猎狗们便飞快地冲过去,集体对兔子进行围剿。很快,兔子便被猎狗捕获。 
  
    当猎狗们抓到兔子后,会用嘴叼了给主人送过了。主人拿到兔子后,开了膛,把兔子的内脏分给猎狗吃。猎狗们吃过以后就开始寻找另一个目标了。 
  
    在从选猎狗开始到抓兔子的整个过程中,猎狗们一般都是非常积极、主动的,但假如我们在抓兔子的过程中,连续几次不给它们兔子内脏吃,猎狗们会明显的懈怠下来,追赶兔子时也不那么卖力了。 
  
    对于猎狗们来说,和人一起出去抓兔子有两个好处,一是有了一个很好的放松、奔跑的机会,二是可以吃到兔子的内脏。猎狗的主人正是在清楚地了解猎狗这两种需求的情况下,尽量予以满足,使猎狗们心甘情愿地成为他抓兔子的工具。 
  
    现实的管理工作也一样,领导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了解下属的希望及需求,并想方设法去满足他们,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创造更好的业绩。 
  
    了解下属的希望与需求看似十分简单的事情,可做起来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跳槽是很常见的事情。可对于员工为什么跳槽这个问题,管理者们并不一定很清楚。他们往往把员工跳槽的原因归结为对薪酬的不满,试图通过薪酬的调整来避免员工跳槽现象的发生,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薪酬的多寡的确是产生员工跳槽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从每年年末及年初出现的跳槽高峰就可以看出来。每年年底到次年年初这段时间是每个企业分配亮底的时候,员工辛苦工作一年所得报酬的多寡一般在这段时间都有了明确的答案。所以这也是员工情绪最容易骚动的时期,那些对自己报酬不满而又面临新机会的员工,便开始考虑跳槽了。 
  
    可为什么有的企业及时调整了薪酬标准,依然不能减少跳槽现象的发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员工的需求与希望除了薪酬之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内容。要想使职工的队伍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作为管理者就要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与希望。 
  
    除了合理的薪酬之外,员工到底还有哪些需求与希望呢?从我自身的管理经验及与同行的探讨,我认为企业的员工除了薪酬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需求与希望。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与薪酬共同构成员工对企业的评价标准,员工正是根据这种对企业的综合评价来决定自己去留的。 
  
    一.公平与尊重 
  
    我这里所讲的公平不仅包括薪酬的合理与公平,同时包括员工在人格上的平等。企业或团队内过分的等级区别会造成员工心理方面的失衡。长期在这种心理失衡状态下工作,自然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在当今的用人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员工本来是两个平等的主体。用人单位以提供薪酬及其它待遇的方式来换取员工的劳动,员工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合理的报酬和待遇,二者本身没有等级的区别。而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忽视这种平等,认为自己为员工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常常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以近似驱使的方式来支配员工,造成了员工心理的不平衡。员工在得不到应有的人格尊重的情况下,就会对企业或团体本身产生不满,从而选择跳槽。 
  
    二.认可与重视 
  
    员工的工作成绩需要企业或团队的认可与重视。在获得认可与重视的情况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任何员工从其主观方面讲,都不存在不求上进的心理,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不求上进现象的产生完全是工作环境造成的,而工作环境的营造者正是企业或团队本身。薪酬的高低只是对员工认可与重视程度的一个方面,精神上、荣誉上的认可与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机会与安全 
  
    其实任何员工从内心来说都不愿意跳来跳去,因为每一次跳槽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跳槽不仅使过去的所有努力都被一笔勾销了,新的岗位还需要很长的适应期。所以大家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跳槽的。跳槽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得在原企业得不到的发展机会。俗话说:“人往高出走,水往地处流。”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都有着向上发展的强烈愿望。如果一个企业或团队不能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是很难留得住人才的。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停滞不前就是一种退步,退步就有被淘汰的可能。这就又涉及到一个安全的问题。只有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才具有更大的安全感。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希望是多方面的,领导者只有在切实把握员工这些希望与需求的情况下,才可能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员工的队伍才可能保持较好的稳定状态。 
  
    虽然说在当今的社会中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太大的人员流动其危害是巨大的。因而企业领导者们要始终把为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挥空间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企业才有蒸蒸日上的可能。

  4.二人分树
  作者:樊宇明
  
  山洪爆发,一棵大树被洪水从山上冲到了山下。甲、乙二人同时发现了它,于是二人商量如何分树。 
  
    甲很想得到这棵树,但也不能说得太明白,他怕引起乙的不满,便很委婉地对乙说:“树是我们两个同时发现的,你说吧,你说怎么分就怎么分!我家最近要盖新房,分完树我还得回家准备材料去!” 
  
    乙听了甲的话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仔细地看了看那棵树,很大方地对甲说:“你家盖房子需要木料,我要木料也没什么用。这样吧,树根归我,我回去当柴烧,其余的都归你!” 
  
    甲听了乙的话非常高兴,他也很佩服乙的大度。讲好了分树的办法,两个人便各自找来家人帮忙,把树按乙说的办法分开了。甲高高兴兴地把树干运回了家,乙也在家人的帮助下把树根抬了回去。 
  
    甲的家里根本不准备盖新房,只是为了得到那棵树才这样讲的。第二天他就把树卖给了一个准备盖房的人,得了2000元钱。乙的家人听说了,都埋怨乙。乙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过了一段时间,乙用那个树根做的大型根雕卖了10万元。甲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够呛,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其实,即使当时把树根给了甲,他也只能把它劈了当柴烧。因为和乙比,他缺乏一种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创造力。正是因为乙的创造力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使一个看似没有什么大用处的东西变成了宝贝。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然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团队。这就要求团队要努力为团队成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成员的创造精神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这一点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但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大多数的领导者都喜欢循规蹈矩的员工,他们把做事的程序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因而许多新的想法、新的观念在被提出的初期就被扼杀了,根本没有付诸实践的机会。 
  
    创新与创造是有一定风险的,因而许多员工即使有了新的想法也不会轻易表达出来。他们认为即使新的想法见了成效,最大的收益者是老板或团队的整体,如果一但失败其责任需要由自己来承担。所以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创新不创新、创造不创造不关我的事,自己循规蹈矩地做好自己的事,对得起老板支付的报酬就可以了。这就是一个团队缺少鼓励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要使一个团队整体具有创新精神,就必须建立一种鼓励创新、创造的机制。这一机制的中心就是给团队成员尝试的机会,只要有可能就鼓励员工去尝试他们的新想法、新计划,同时给与他们失败的机会。事实证明,一个人在失败的时候获得的鼓励,比其在成功的时候获得的鼓励具有更大的推动力。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世界上任何一个百年企业其之所以能延续和发展,无一不是得益于创新与创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思维与理念也必须与之同步发展,稍有懈怠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具有点石成金的超能力,其实在现实中这种超能力无处不在。创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是实现这一超能力的唯一途径。两家欧洲公司都派业务员去非洲某地推销皮鞋,他们到了目的地发现该地的人都不穿鞋。其中一个致电公司说,这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没有市场。另一个则说,这里的人都没有鞋穿,市场打得很。最后,第二个人代表的公司成功了。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获得了点石成金的效果。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要想打造出一个所向无敌的成功团队就必须为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建立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一味地因循守旧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

  5.唐僧的信念
  作者:樊宇明
  
  
  《西游记》中讲,玄奘法师在长安城化生寺讲经,所讲内容为小乘教法。观音菩萨化身癞头和尚勾起玄奘法师对大乘教法的浓厚兴趣,决定接受唐王之差,远赴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佛主处求取大乘真经。于是,西天取经的故事就开始了。 
  
    领受西天取经之差时,玄奘法师是发了宏愿大誓的,他对唐王表示:“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这其实是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确立了不畏艰险、排除一切干扰,取得真经的坚定信念。在这一宏伟目标的指引及坚定信念的作用之下,玄奘法师不顾众徒弟的劝阻,毅然踏上了西行之路。 
  
    在唐僧从长安出发后的路途中,仍有不少人善意提醒他,西天之路遥远而艰险,很有可能不等他行至西天就已抛尸异乡了。但不管大家怎么劝说和提醒,唐僧取经之心依然不改。在去往西天的路途中,不但凶险不断,而且金钱、美女、王位等诱惑也是层出不穷的。面对这些凶险及诱惑,其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及坚定的信念,以唐僧为首的取经团队才能一路披荆斩棘、降妖除魔,最后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而归。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即使他的几个徒弟有再大的本领,取经的任务也是无法完成的。 
  
    现实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事,当一个具体的目标确立之后,大家都为之欢欣鼓舞,而且纷纷暗下决心,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但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时,大家便萌生退意。此时周边的环境及言论对其的作用是巨大的,许多时候大家的信念便因此而动摇,于是目标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这就是信念不坚定的具体表现。碰到这种情况,作为团队核心的领导者就要想方设法鼓舞团队成员的士气,增强其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的例子在《西游记》中也很多,如唐僧取经途中第一难,二位从者被妖怪吃掉,唐僧为太白金星所救。太白金星在离去的时候留下四句颂子为其鼓气:“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抱怨经。”这是太白金星为唐僧鼓气,以进一步坚定其取经的信念。可见太白金星对信念的理解也是相当深刻的,他深知道如果唐僧取经的信念一但动摇,取经之举便会失去下文。其实太白金星的这种鼓励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委派某一员工去完成某项艰难的工作时,常常会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大胆地去做吧!有大家在后面支持你。” 
  
    在漫长的取经路途中,唐僧以凡人之身份领导几个均为神仙的徒弟,其最可以为人表率的地方就是他始终不变的取经信念。这正是唐僧之所以能被几个徒弟所承认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个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不可能”、“没有办法”之类的论断为一个计划或设想画上句号。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习惯,它往往使许多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被放弃或搁浅。这种现象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念”的支撑。这在一个成功的团队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中国有句俗话:“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其实这句话应该改成:“坚定的信念就是成功的一大半。”现实世界中,一帆风顺的事情并不多,一个团队要想超越其它竞争对手而带上胜利的花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收获,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帆风顺”的想法,时刻准备面对难以想像的困难与艰辛,用坚定的信念所产生的巨大而神奇的力量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还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宁可战死,不能被吓死”这是战场上战士常说的一句话。战才有生的希望,不战和退缩只能灭亡。一个成功的团队首先要有必胜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来源于团队每一个成员。任何一个团队成员要想在团队中出类拔萃,就必须把这种信念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 
  
    身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你别无选择,只有去奋力奔跑!向着远方的目标,不停地奔跑!为了目标的实现,你没有任何放弃奔跑的理由!
  
  6.老狼之死
  作者:樊宇明
  
  下了一夜暴风雪,三只离开狼群觅食的狼被困在了铺满厚厚积雪的草原上。第二天,暴风雪停了。三只迷失的狼开始了寻找狼群的艰难历程。他们必须找到狼群,否则在这冰天雪地的草原上,以他们三只狼的力量根本没有活下去的可能。为了减少体力消耗,他们三个排成一列,领头的是一只很有野外生存经验的老狼。后面两个较年轻的狼依次踏着老狼的脚印往前走。天气很冷,雪也很厚,他们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突然,老狼摔倒了,他的一条腿被埋在雪下面的一块带着尖的石头划了个大口子,流了不少血。看来老狼是不能带路了,一只年轻的狼立刻走在了第一的位置,后面是老狼,然后是另一只年轻的狼。就这样,他们不停地走着。 
  
    老狼终于坚持不住了,剧烈的疼痛使他寸步难行了。大家只好停下来,商量应急的办法。把老狼丢下肯定是不行的,那是违背狼道的事。如果两个年轻的狼背着他走,估计他们很难走出这冰天雪地的草原。最后,老狼提议,把他先放在这里,等两只年轻的狼找到狼群后再带着狼群来救他。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两只年轻的狼把老狼安顿在附近一个向阳、背风的小山坡下面的一块大石旁边,他们自己又踏上了寻找狼群的征途。 
  
    等待是痛苦的,开始老狼还信心十足,他相信两只年轻的狼一定会带着狼群来救他的。可过了中午,依然不见狼群的影子,又冷又饿的老狼开始着急了。他大声地叫着,希望狼群能听到他的声音。然而,除了冷风的呜咽声外,再没有别的声音回应他。最后,他的嗓子也叫哑了,再也叫不出来了。临近傍晚,风更大了、天更冷了。老狼蜷伏在那里,心理咒骂着两个年轻的同类。他认为他们欺骗了他,抛弃了他。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最后结局,那就是连冻带饿死在这冰天雪地里,然后被老鹰吃尽了尸体。不行,这绝对不是一只狼的归宿,一只真正的狼是不能被冻死或饿死的。于是,他挣扎着站起来,看了这个世界最后一眼,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朝那块石头撞去!就在他冲向石头的一刹那,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群狼的嚎叫声,他知道狼群来了。可结局已无法挽回,老狼的头在石头上撞得脑浆迸裂。当狼群到来的时候,老狼尸体的最后一丝热气刚刚散去。 
  
    老狼的死是悲壮的,也是令人惋惜的。悲剧本不该发生,他应该相信他的伙伴,因为他们来自一个优秀的团队。困境出现的初期,他们的应变是及时而有效的,他们的决策也是正确的。他们排出了狼群惯用的一列纵队,以最佳的合作去减少体力的消耗。在老狼受伤以后,年轻的狼立即替换了他的位置,并让他走在三只狼的中间,目的是可以更好地保护他、帮助他。当他无法行走的时候,把他安顿在安全的地方,由两只年轻的狼去继续寻找狼群,然后再回来救他的计划也是可行的。但最关键的时刻,老狼失去了对伙伴的信任,最终使他命丧雪原。 
  
    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每一个成员必须要充分地信任自己的伙伴,只有这样大家的力量才可以凝聚在一起,形成战无不胜的力量。任何成员对与自己共同战斗在一起的伙伴的猜疑和不信任,都会使团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从而使团队及个人的利益遭受巨大的损失。 
  
    团队成员间充分的信任是密切合作的基础,而密切合作又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础。由此可见,相互信任是打造一个成功团队的基本条件之一。失去了相互信任这一基本条件,想打造出一个成功的团队是永远都不可能的。 
  
    成功从信任开始!
    7.小猴垒墙的故事
  作者:樊宇明
  
  森林王国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三个小猴比赛垒墙。比赛规则是:先把土坯垒成墙,然后在墙的外面抹上一层白色的泥,看谁垒得又快又好。 
  
    比赛开始了。 
  
    第一个小猴想,反正外面要抹一层白泥的,里面用不用泥没关系。于是他没有用泥作黏合物,就直接把土坯垒在了一起,然后在外面抹了白色的泥。在垒土坯的时候,中间还坍塌了两次,不过最后终于完成了。 
  
    第二个小猴想,反正外面要抹一层白泥的,里面好看不好看没关系。于是他用泥将土坯一块块黏合在一起垒成了墙,根本没有考虑土坯与土坯之间的咬合,然后也在外面抹上了一层白色的泥。在垒土坯的时候,中间坍塌了一次。 
  
    第三个小猴没有多想,比赛一开始他就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首先把要垒墙的地方铲平了,然后开始把土坯一层一层地垒上去。在垒墙的过程中,他不仅把用来黏合土坯的泥抹得非常均匀,而且还十分注意土坯与土坯之间的咬合与连接。墙垒以后,他也认真地在墙的外面抹上了一层白色的泥。 
  
    大约两小时后,三堵外表几乎一摸一样的墙立在了大家的面前。三个小猴分别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等待评委们的评判。评委会由狐狸、小兔和从森林外面请来的老牛组成。评判从第一个小猴的墙开始,大家先围着墙转了一圈。突然,评委老牛打了个喷嚏,第一个小猴的墙应声倒塌了。吓得狐狸赶紧往旁边躲,不小心撞上了第二个小猴的墙,第二个小猴的墙也倒了,差点把小兔的脚给砸了。只剩下第三个小猴垒的墙了,老牛走到墙跟前用他那强壮的身体使劲撞去,墙依然屹立在那里。结果自然是第三个小猴得了冠军。 
  
    为什么三堵外表几乎一摸一样的墙,有的使劲撞都撞不倒,有的一个喷嚏就给打倒了?其原因在于墙的内部结构不同。其实,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也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三堵墙分别看作三个不同类型的团队。 
  
    第一个小猴的墙所代表的团队只是一个简单的人的集合体,大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被一种外在的因素简单地联系在了一起,成员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沟通与协作。这样的团队是没有丝毫战斗力的,更谈不上什么团队精神了。 
  
    第二个小猴的墙所代表的团队虽然有着一定的制度和原则把团队成员联合在了一起,但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与协作,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被动的,是在团队制度与原则的强迫之下实现的。这样的团队也没有形成巨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条件,是无法抵御和承受外来冲击的。 
  
    第三个小猴的墙所代表的团队不仅有保证团队运转的制度与原则来维系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且团队成员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紧密地凝结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与竞争力。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结合就象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这种化学反应彻底融成了一体。一但有外界力量撞击到它的任何一点的时候,它是以整体的力量回应的。这也正是老牛为什么撞不倒第三堵墙的主要原因。我们通常把这种凝结在一起的团队力量叫做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来源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沟通、协作、配合。 
  
    要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团队,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必须具备相互信任、沟通、协作与配合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一盘散沙般的员工队伍中,即使个个都有单打独斗的高强本领,也不可能取得战无不胜的成绩。因而,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把沟通与合作精神作为考察、招募员工的主要因素。团结才有力量,员工的团结是塑造团队精神的前提,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了团队精神才有战无不胜的可能。 
  
    一堵推不到的墙,其内部的结合必然是紧密、和谐的!
    8.小猴溺水
  作者:樊宇明
  
  小猴在河边的一棵树上摘香蕉,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小猴不会游泳,扑腾了几下便大喊救命,它希望和它一起摘香蕉的伙伴能救它。可大家都不会游泳,只能呆在树上为它着急。一只老猴看着在水中挣扎的小猴,集中生智,大喊一声:“快往岸边跑,后面有鳄鱼来了!”小猴一听,赶紧连蹦带跳地向岸边跑去。大家都没想到,它很容易就上岸了。小河并不深,河水只能淹到小猴的脖子。 
  
    小猴一开始之所以没有尝试着往岸边跑,是因为它知道附近有自己的伙伴,它认为大家一定会来救它的。可当它听到老猴“快往岸边跑,后面有鳄鱼来了”的喊声后,它知道伙伴们是无法帮它的忙的。于是巨大的恐惧带来的求生的欲望,促使它本能地向岸边跑去。没想到,它就这样得救了。 
  
    在现实的工作团队里经常会碰到类似的问题。有的团队成员在碰到一些难办的事情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努力地克服困难,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工作伙伴的身上,希望大家能帮他解决问题,甚至直接把问题交给自己的上司去处理。这样的成员组成的团队永远都不会成长为优秀的团队。 
  
    我们虽然提倡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并不是给团队成员提供“偷懒”的机会,而是要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形成超出任何个体之上的集体力量。假如因团队的存在,其每一个成员都寄希望于其他成员的帮助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懈怠的情绪,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失败的团队。在面临激烈的竞争时,会因没有丝毫战斗力而败下阵来。 
  
    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仅要体现出强大的整体力量,而且其每一个成员的个人能力都要发挥到极限。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团队既要有团队作战的能力,也要有单独作战的实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要由集体完成,许多工作要由团队成员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中国有句古话,麻绳专从细处断。一根麻绳,不管整体看上去多么粗壮、结实,只要有一点细的地方,问题就可能在这个地方出现。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个别成员的懒散和疏忽可能导致整个团队计划和目标的失败。这就象一个木桶,不管大部分的桶板有多长,水只能装到最短的一根桶板的高度。因而,在进行团队整体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同样是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团队核心的团队领导者要时刻提醒和教育团队成员,任何时刻的全力以赴,不仅是团队成长的关键,也是团队成员想出类拔萃的唯一途径。团队成员间的配合与协作不是团队成员个人懈怠的理由和借口。 
  
    一个想成功的人要时刻记住,想要得到的越多,你必须要付出更多。不想被水淹死或成为鳄鱼的食物,你就必须奋力地向岸边游去,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别的捷径。
    9.孙悟空的管理艺术
  作者:樊宇明
  
  降妖除魔是孙悟空的长项,也是孙悟空这个文学形象之所以能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不管一部文学作品采用什么样的描述方法,是现实主义也好,浪漫主义也罢,其最终还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因为著作者本身就是现实社会的一员,其写作的出发点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现实社会的某些特征及个人的思想、思维倾向。因而,对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分析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文学作品。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向经典的文学作品学习管理经验、方法是近年比较盛行的一个现象,因为这样可以使本身枯燥、乏味的管理理论与知识生动起来,更容易让人接受。这也正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及其它传统文化典籍备受企业界和管理界推崇的原因。 
  
    从《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不仅是一位嫉恶如仇的降妖除魔高手,而且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管理专家。 
  
    孙悟空的管理才能首先体现在他对花果山的管理方面。孙悟空之所以能成为花果山群猴之王,表面上看是十分偶然的一件事,可偶然的背后有着其必然的因素。那时的孙悟空虽然终日混迹于群猴之间,但他天生具有其它猴子没有的异禀。在探访水帘洞之前,成为群猴之王的愿望可能就已在他的心中产生了,可他深知要想成为群猴之王,就必须在猴群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使猴群中所有的成员对他的能力和品德心服口服才行。在群猴正常的、程式化的生活当中,很难有特别的机会让某一个成员充分地表现自己,而探访水帘洞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当然孙悟空很清楚这是一个绝好的表现自己、建立自己威信的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水帘洞。就这样孙悟空凭自己的勇气和机智获得了众猴的信任,成了美猴王。 
  
    孙悟空成为众猴之王标志着花果山的猴群从一个无组织的自然群体发展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团队。这个众猴组成的团队最初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发展目标,从自然的猴群转化成团队以后,其生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们只是“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假如众猴的生活永远如此,团队的建立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孙悟空这个猴王也就失去了他的价值了。事实上孙悟空是很看重猴王这个职位的,从他的实际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在群猴纵情嬉戏的时候,孙悟空开始独自考虑这个团队的前途了。根据生死轮回的规律,他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逃不脱面临死亡的现实。于是,为了这个团队的未来,孙悟空决定不惜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去寻访、学习长生不老之术。孙悟空这种为了团队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正是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当孙悟空历尽艰险学艺归来的时候,花果山已非原来模样,群猴因被混世魔王欺负,受尽委屈。孙悟空亲自出马剿灭了混世魔王,然后领导群猴重建花果山。此时,这个由众猴组成的团队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建设和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时,团队的活动开始超越“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的范畴了,开始操兵演武、守山护场。团队开始向组织化、正规化发展。当这个有组织的团队以崭新的面貌重现花果山的时候,其强大的实力使七十二洞妖王臣服,团队力量不断壮大。 
  
    当团队目标明确、力量壮大之后,孙悟空开始建立和完善其管理系统。他封四个老猴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作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作崩、芭二将军。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赋予四健将维持。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孙悟空把花果山的内部管理事务作了明确分工,几位主要干部各司其职,而他自己着重于外交方面的工作。他的这种分工方式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用人不疑的用人原则,而在他的充分信任之下,这些主要干部必然会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工作。事实证明,他的这个管理系统是有效的。在孙悟空由弼马温任上不辞而别,返回花果山的时候,已是十几年之后了,只见那四健将与各洞妖王在那里操演兵卒。孙悟空二凡上天,大闹天宫后返回花果山,已是百十年后,见到的景象依然是浸染有序。作为花果山这个团队最高领导者的孙悟空,外出十几年、甚至百十年之后回来,各项工作依然井井有条,这是现实的管理实践中,领导者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孙悟空的管理才能在他担任弼马温的时候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上任伊始,他先点明了马数,派本监中典簿官征备草料;力士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副监辅佐催办。不仅如此,孙悟空还以身作则亲自投入都实际工作中去。他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依然是看管殷勤。“但见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体将来靠槽”。致使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可见孙悟空在弼马温任上是成绩卓著的,这些成绩不仅来源于他的敬业精神,也是与他卓越管理才能的体现。 
  
    在取经团队中,唐僧是最高领导者。这不仅因为唐僧是其他团队成员的师傅,更重要的他是取经任务的执行者。其它成员则是唐僧的保护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在这个由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组成的保护唐僧团队中,事实上的领导者是孙悟空。西天路上难关不断,无一不是在孙悟空的组织、指挥、协调及亲自参与的基础上渡过的。在西天路上,孙悟空的管理、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发挥。如对猪八戒的管理上,孙悟空所采取的手段就是很巧妙的。猪八戒本生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加之他受唐三藏直接领导,孙悟空如按常理去管理他,难度是很大的。于是孙悟空在管理和指挥猪八戒的时候采取了激、蒙、哄、吓、捧等多种方法,使猪八戒在取经途中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西天路上组织降妖除魔的过程中,孙悟空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范围,他可以说是整个取经团队对外的形象代言人及外交官。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及取经团队的影响寻求各方外援,使取经路上许多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在获得外援的基础上,迎刃而解。而且,在寻求这些外援的过程中,孙悟空自然也是花样百出,体现了其综合能力。 
  
    通过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除了是一位降妖除魔的高手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管理专家。他不仅具备很强的实际管理能力,而且深谙团队管理之道。他自己作领导者的时候,可以有效地组织管理系统的运行,而他作为团队成员的时候,也能有效地促进整个团队的工作,使团队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实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最需要孙悟空这样的管理人才,把他放在领导岗位,他会使一个团队有序而高效地运行;把他作为一个团队成员,他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个成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因而,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成功的团队都要有孙悟空这样的灵魂人物,他是团队精神的代表,是团队凝聚力的核心。
    10.草原动物的首领
  作者:樊宇明
  
  
  在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着马、牛、羊、驴、兔子、狗等几个家族。他们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空闲的时候还常常聚在一起,举办各种活动。草原美丽、宁静,草原的生活温馨、和谐! 
  
    有一天,不知从什么地方搬来了老狼一家,草原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了。老狼一家在草原上横冲直撞,不断袭击草原上善良的居民们,好几个草原伙伴差点丧生在狼口之下。 
  
    为了赶走老狼家族,使美丽的草原恢复昔日的和谐与温馨,草原上的居民们决定推举一位首领,领导大家共同对付老狼家族。 
  
    推举首领的大会如期举行,推举程序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原则。首先由大家推举候选人,然后集体对候选人进行评议,最后根据评议结果选出大家都认可的领导者。经过大家认真推选,候选人出来了,他们就是:老牛家族的老牛憨憨、马家族的小马飞飞、驴家族的小驴灰灰以及狗家族的小狗旺旺。 
  
    很快,评议就围绕四位候选人展开了,评议过程自然是十分热烈的,在此就不作详细描述了。评议结果是这样的: 
  
    老牛憨憨:虽勤劳忠厚、身体强健,但缺乏做领导的气质与风度。 
  
    小马飞飞:虽英俊健美、气质非凡,但缺乏领导应有的沉稳,他那披肩长发虽使他显得飘逸俊美,但与领导的身份是格格不入的。 
  
    小狗旺旺:虽聪明勇敢,热心公益事业,但是身材矮小,毫无领导风度。 
  
    最后,草原动物首领的人选被锁定在小驴灰灰身上了。大家一致认为,小驴灰灰不仅外表庄重、体态适中、气度威严,而且讲话声音洪亮、震慑力强,发起威来颇具威势,非常符合作领导的条件,是草原动物首领的最佳人选。于是,全票通过,小驴灰灰顺利当选为草原动物的首领。 
  
    当晚,草原上进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以庆祝草原首领的产生。小驴灰灰在晚会上作了充满激情的演讲,讲述了自己从一个不懂事的小驴成长为草原动物首领的历程。小驴的演讲很有煽动性,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在篝火晚会举行的同时,老狼家族的成员都躲在不远的小土丘后面窥视着会场,静静地等待着动手的机会。当主持人小羊咩咩宣布晚会结束的同时,老狼带领狼群冲向了会场。草原动物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冲了个措手不及,会场乱作一团。草原首领小驴灰灰大喊几声,见毫无效果并准备自己逃命去了。正在这个时候,小狗旺旺带领小狗家族的成员冲向了狼群。小狗汪汪一边指挥小狗家族成员与狼群作战,一边安顿大家不要慌。他让老牛家族组成牛墙保护小羊家族及小兔家族;让小马家族派人去请求外援;其余的成员和他及小狗家族成员与老狼家族战斗。在小狗汪汪的组织之下,大家不再慌乱,共同投入了对老狼家族的战斗。最后,战斗以老狼家族的落荒而逃宣告结束。草原动物中,除了小驴灰灰及小狗家族的几个成员受伤外,没有其它什么损失。 
  
    第二天,草原动物们在小狗旺旺的组织下,对前一天的战斗作了认真的分析与总结。小驴灰灰作了深刻的检讨,并主动辞去了草原动物首领的植物,推荐小狗旺旺为新首领,大家一致通过。小狗旺旺也没有作什么就职演说,只是给大家分了工。以小驴灰灰为首的小驴家族负责警戒,发现情况及时以最洪亮的声音给大家传递信息;老牛家族负责保护小羊家族及小兔家族等弱小群体;小马家族成员负责侦查与后勤保障工作;小狗家族组成突击队,随时在草原上巡视,发现问题或接到警报随时组织战斗。 
  
    随后,老狼家族又发动了针对草原动物的攻击,都在小狗旺旺的组织与指挥下被打败了。最后,老狼看看实在无法在这片草原上讨到便宜,带着他的家族逃走了。 
  
    从此,草原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了。 
  
    草原动物们在小狗旺旺的组织与指挥之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成功地打击了老狼家族的入侵,使草原重现和平。这是草原动物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的体现。在这个成功的团队当中,小狗旺旺作为团队首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的组织与协调,草原动物们巨大的团队力量就不可能凝结在一起。虽然当初在对小狗旺旺进行评议的时候,大家的意见是小狗旺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没有作领导的风度,但在关键时刻还是小狗旺旺拯救了大家。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成功的团队其巨大的力量来自于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努力,更来自于团队成员的有效协作。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团队领导者的组织、协调,因而选择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是打造一个成功团队的首要条件。 
  
    在上面的故事中,草原上的动物们对于团队领导者在一个团队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们才作出了推举一个草原动物首领的决定。但在具体的推举过程中,他们对一个优秀团队领导者所因具备的条件把握不够准确,致使他们推举的小驴灰灰不能胜任团队首领的工作。这其实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到底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可以担当团队领导者的职责呢?小狗旺旺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在把自己看作团队成员的同时,也要把自己作为一面旗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团队成员提供“榜样”。在上面的故事中,假如没有小狗旺旺带领小狗家族的成员冲向狼群的实际行动,草原动物们也不会立刻镇定起来齐心协力投入战斗。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有一句古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必须了解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 
  
    当然,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还需要具备很多素质,在此我们不加赘述。本文只想通过一个草原动物推举首领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几个浅显的道理。首先提醒大家在选才、用才的过程中不要过分注重人的外部特征,其内在素质才是更重要的。其次,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团队。领导者是团队的旗帜,是团队成员的表率,其一言一行都是团队成员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另外,作为一个团队成员,要想使自己的才能不被埋没,就要时时刻刻把团队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敢于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 
  
    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一定要在团队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没有威信的领导者是根本无法开展工作的。领导者的威信是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不是靠外表和装扮就能获取的。成功需要付出,付出越多,成功的可能性才越大。个人的成长是这样的,一个团队的成长也是这样的!
    11.紧箍咒
  作者:樊宇明
  
  
  大家都知道,紧箍咒是《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送给唐三藏用以约束孙悟空的一个道具。只要唐三藏一念紧箍咒,孙悟空便头痛难忍,于是本来充满野性的孙悟空也就变得老实起来了。在整个《西游记》当中,唐三藏一共念了六次紧箍咒,第一次是唐三藏试用紧箍咒;第二次是在观音寺夜失袈裟的时候;第三、四次是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第五次是分辨真假唐三藏时;第六次是分辨真假美猴王的时候。 
  
    孙悟空之所以跟随唐三藏去西天取经,是受了观音菩萨的点化,以报唐三藏为其恢复自由之恩的。作为孙悟空与唐三藏之间的中间人,观音菩萨对二人的是非常了解的。她认为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的唐三藏要去管理孙悟空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为了使孙悟空在艰难的取经路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保护唐三藏顺利完成取经大任,也为了唐三藏能对孙悟空进行有效的管理,观音菩萨赠送紧箍咒给唐三藏,以此作为对孙悟空的约束工具。唐三藏用紧箍咒约束孙悟空并不是出于对孙悟空的不信任,而是规范其行为的一种方式。我们且不说唐三藏几次念紧箍咒到底对不对,仅从事件的表象来看,唐三藏每次念动紧箍咒,孙悟空便头痛得求饶。孙悟空的这种求饶就是对唐三藏的一种屈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紧箍咒这种办法对管理孙悟空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唐三藏作为取经团队的领导者,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取经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团队的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这种凝聚力的形成与团队的领导者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打一个比方来说明这个问题:想把一群蜜蜂聚集到一个箱子里,至少有几种方式。一种,我们可以把蜜蜂一只只捉来,放到箱子里;二种,我们可以在箱子里放置一块蜜糖,引诱蜜蜂进入箱子;三种,我们可以找一只蜂王放在箱子里,蜜蜂们会自己进入箱子。第一种方法虽然使蜜蜂们都聚集到了箱子里面,但其在被人强行捕捉的过程中大多已经半死不活了,即使部分体力旺盛者也会想方设法逃出箱子的。第二种办法也使蜜蜂们聚到了箱子里面,但当蜜糖被吃尽时,蜜蜂们也会纷纷离去。只有第三种方式,蜜蜂们会在蜂王的领导之下形成一个稳定的集体。三种聚集蜜蜂的方式其实可以代表三种管理团队的方式,第一种就是强硬的制度化管理,利用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这种方式虽然表面上能使团队成员循规蹈矩,但这样的团队是绝对没有战斗力的;第二种是利用优越的薪资、福利建立团队的凝聚力,这在企业运营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的确是可行的。可一但企业出现暂时的困难,团队就会象吃尽蜜糖的蜜蜂们一样散去;第三种是管理者以其自身魅力及一定的规则使团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以使团队成员心甘情愿地为整个团队服务。 
  
    唐三藏用紧箍咒约束孙悟空就像一个团队单纯用强硬的制度约束团队成员一样,在团队建立初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如果团队成员长期处于因制度约束才能工作的状态,这个团队是没有生命力的。《西游记》中唐三藏六次念动紧箍咒,其中只有三次是处于惩治孙悟空的目的的,而这三次都发生在他们师徒相识的初期,也就是取经团队组建的初期。此时,他们相互之间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孙悟空跟随唐三藏是出于对唐三藏的感激,唐三藏接纳孙悟空是因为观音菩萨的推荐。随着他们相互了解的加深,各自吸引对方的优点也在不断增加,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纽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结实。这个时候紧箍咒在唐三藏管理孙悟空这一问题上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取经的团队开始变得稳定了,其凝聚力也逐渐加强了。这就是后来唐三藏可以完全不用紧箍咒就可以约束孙悟空的主要原因。当然,唐三藏不再用紧箍咒约束孙悟空不是表示紧箍咒就没有用了,此时的紧箍咒已经与取经团队的整体精神凝结在了一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紧箍咒已经融入了取经团队的团队文化中去了。构成取经团队团队精神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求取真经的目标;有不畏艰险、降妖除魔的勇气;有爱憎分明的性格;有慈悲为怀的心理;还有取经团队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等等,当然也包括紧箍咒所代表的制度、规则。这些东西凝结在一起形成了这个优秀团队的整体精神。正是这个取经团队的整体精神最终使团队成员紧密地团结起来,组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战斗集体。
    12.大田与荒地
  作者:樊宇明
  
  
  大田的旁边是一块荒地。大田很大,荒地也很大!大田与荒地属于同一个主人。 
  
    每年的春天,主人来到大田与荒地的中间,看看大田,再看看荒地,然后,对着大田点点头,对着荒地摇摇头。于是便组织家人把大田细细地耕过,种上各种庄稼。对荒地呢,再也不多看一眼。 
  
    在阳光雨露之后,大田的庄稼茁壮成长,荒地呢,却只长了一些不打眼的杂草。每当轻风吹过,大田便对荒地说:“你好可怜啊!”荒地听了也不说话,只是敞开胸怀接受阳光雨露。每到秋天,大田里总有忙碌的身影,荒地却只能静静地躺在那里体味孤独。 
  
    如此好多年! 
  
    渐渐地,主人发现,大田的庄稼似乎越来越差,而荒地的杂草却越来越高了。于是,那年秋天秋收之后,主人放火把荒地的杂草全部烧掉了,然后细细地把荒地耕了一遍。 
  
    第二年开始,大田变成了荒地,荒地却成了大田!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来说,一时的兴旺并不意味着成功。因一时的兴旺而导致骄傲与懈怠,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脚踏实地,不断充实与发展自身是走向成功的最好途径。
    13.两只蚊子
  作者:樊宇明
  
  两只饿了很久的蚊子在村庄里转了半天,终于在一棵老槐树底下看到一个正在乘凉的胖子。 
  
    胖子光着上身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把很大的蒲扇。 
  
    天气实在太热了,虽然胖子不住地摇着蒲扇,汗水还是不断地顺着他的脸留下来。 
  
    看着胖子那憨憨的模样,两只蚊子开心极了,这正是它们最喜欢的人。 
  
    两只兴奋的蚊子围着胖子跳了几圈特有的舞蹈,就开始琢磨该从哪里下口。 
  
    第一只蚊子想,胖子那白白胖胖的肚皮又嫩又薄,一口下去那滋味就别提多美了。 
  
    第二只蚊子则想,胖子的肚皮虽然又嫩又薄,但叮在那里太危险。他的后背虽然皮厚难咬,可叮在那里绝对安全。 
  
    于是第一只蚊子一个俯冲叮在了胖子的肚皮上。正如它想的,那里又嫩又薄,一口下去,它便开始享受美味了。 
  
    第二只蚊子则叮在了胖子的后背上。那里的皮的确很厚,它叮了三口才叮上去。 
  
    当第一只蚊子正在忘乎所以地享受美味的时候,胖子感觉到肚皮上有点痒,低头一看是一只大蚊子叮在那里。他一挥蒲扇,蚊子被打死在胖子的肚皮上了。 
  
    打死肚皮上的蚊子后,胖子感觉到后背有点痒,用蒲扇扇了几下也没有用。于是第二只蚊子不慌不忙地吃饱以后,优哉游哉地飞走了。走的时候,它特意做了个记号,准备下次再来。 
  
    第一只蚊子因贪图轻松丧了命;第二只蚊子舍弃了轻松,选择较难的地方下口,却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轻易获得的利益并不一定是美餐,在企业或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困难与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坦然地面对困难与矛盾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一味地回避必然导致失败。(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14.兔子与老狼的交易
  作者:樊宇明
  
  
  一位企业领导者说:“我是同行业的老大,我的一句话都能引起整个行业的波动,任何别的企业想撼动我的位置都是不可能的。” 
  
    樊宇明说:“此言差矣!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你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对手,哪怕他的力量看似很弱小。在利益的作用下,小企业可能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或者多个小企业结成联盟,这样就具备了更大的资源优势及市场优势。竞争无处不在,对小企业的蔑视是在为自己酿造苦酒!”于是他给这位领导者讲述了下面这个故事: 
  
    雨后的清晨,一只兔子在草原上采蘑菇,碰到了一只老狼。 
  
    老狼张着大口露出锋利的牙齿对兔子说:“碰到我是你的不幸,因为我刚巧没有吃早饭!” 
  
    兔子听了并不慌张,他很平静地对老狼说:“老狼大哥,碰到你我真的很高兴!能为草原上最勇敢的老狼大哥提供一顿早餐是我的荣幸。可是我太小,不够大哥几口吃的。大哥吃掉我之后,还得费劲去找午餐。不如这样,你放过我,我去帮大哥弄只狐狸来。狐狸那么大,足够大哥今天一天的伙食了。” 
  
    老狼一听有点道理,就放了兔子。 
  
    兔子恨死狐狸了,自己的好几个伙伴都是被狐狸吃掉的。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狐狸除掉。 
  
    于是兔子来到狐狸经常活动的那片小树林中,装作采蘑菇的样子。 
  
    不大一会儿,狐狸真的来了。她看到一只兔子在采蘑菇,高兴极了,心想:这下又有美味的兔子肉吃了。 
  
    狐狸正要向兔子扑去,兔子却先开口说话了:“狐狸大姐,我是专门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的!” 
  
    “什么好消息?”狐狸问。 
  
    兔子把嘴巴凑到狐狸耳朵跟前神秘地说:“我前天采到一个神奇的蘑菇,谁要是吃一点就能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老狼最害怕这种力量了。今天早晨我吃了一点,准备去找老狼试试效果。” 
  
    在这片草原上,狐狸最害怕老狼了。如果这种蘑菇真的能让老狼害怕,那自己吃一点就能成为草原上真正的大王了,所以她决定随兔子去看个究竟。 
  
    兔子带着狐狸来到老狼呆着的那片草原,看到老狼正望着草原深处发呆,狐狸不敢往前走了。 
  
    兔子径直走到老狼跟前,拉着老狼的耳朵低声说:“我把狐狸给大哥带来了!”说着朝狐狸招招手,示意狐狸过去。 
  
    狐狸看到兔子居然敢拉老狼的耳朵,也就相信了兔子说的话是真的。于是她就大胆地走到了老狼的身边。 
  
    老狼看到狐狸走了过来,猛地扑过去就是一口。 
  
    可怜的狐狸临死的时候还在想:自己好糊涂啊!还没有吃兔子的蘑菇呢,难怪老狼不怕她! 
  
    兔子则趁老狼享受美味的狐狸肉时,悄悄地离开了。 
  
    听了樊宇明的故事,这位企业领导者恍然大悟。
    15.天鹅湖之王
  作者:樊宇明
  
  
  在与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座谈时,樊宇明给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草原的深处有一个天鹅湖,湖不大,却很美。 
  
    湖的周围住了许多居民,有天鹅、百灵、野鸡、乌鸦等鸟类,也有野马、黄羊、野驴、狐狸、兔子等兽类。大家相处在一起,非常和睦。 
  
    有一天,从草原外面来了一只小狗。它看到美丽的天鹅湖以及和睦相处的各种动物们,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于是它决定留下来和大家一起生活。 
  
    天鹅湖的居民们非常欢迎这个新成员,还为它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会。 
  
    这只小狗很快就和天鹅湖的居民们混熟了,每天和大家一起觅食、嬉戏,它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 
  
    有一天,小狗想,自己如果能成为“天鹅湖之王”该多好!一但产生了这个念头,便再也挥之不去了。小狗开始为实现自己的这一目标而冥思苦想。 
  
    小狗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想出成为“天鹅湖之王”的好办法。看来,只有用武力来征服天鹅湖的居民了。 
  
    下了决心以后,小狗开始把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它毁了野鸡的窝、吃了天鹅的蛋、咬掉了小兔的尾巴、咬伤了野马的腿……天鹅湖的居民们平静、和谐的生活环境被彻底破坏了。 
  
    小狗终于用自己的武力和野蛮“征服”了天鹅湖所有的居民。它还强迫大家为它举办了盛大的加冕仪式,戴上自己亲手编织的王冠,小狗俨然一付天鹅湖首领的模样。看到大家面对着它战战兢兢的样子,小狗开心极了。 
  
    加冕的第二天,小狗早早地起床,它要巡视一下自己的王国。它走出屋子,发现外面静悄悄的,往日早已出来锻炼的居民们一个也看不见了。小狗决定一家一家去找,它要大家陪它早锻炼。 
  
    小狗走遍了天鹅湖所有的居民家,它还是没见到一个影子。原来大家昨天晚上都连夜搬走了。 
  
    小狗突然感到原来美丽的天鹅湖现在安静得可怕,除了风声和自己的呼吸声,没有其它任何声音。 
  
    小狗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孤独与恐惧。 
  
    最后,这位可怜的“天鹅湖之王”彻底疯了,变成了一只流浪在草原上的野狗。 
  
    樊宇明认为: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想获得高超的驾驭部属的能力,就必须在部属面前建立自己的威信。没有威信的管理者是根本无法开展工作的,更不要说有所作为了。管理者要想建立自己的威信,单靠权力及暴力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管理者需要的是令人慑服的威信,这是一种树立在部属心中,使大家从内心为之折服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压力及令人生畏的权力。
    16.大雁改革家
  作者:樊宇明
  
  
  外出途中,樊宇明邂逅了一位张姓朋友,他拥有一家不算太小的服装企业。这位张姓朋友讲,他很喜欢在自己的企业内推行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的的确很见成效,但多数时候自己的改革是失败的。对此,他很困惑。 
  
    听了这位朋友的话,樊宇明给他讲述了一个《大雁改革家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一只年轻的大雁做了雁群的首领,他决定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改革从雁群的队形开始,他认为目前雁群所采用的“一”字形队列及“人”字形队列显得太单薄,一点威风都体现不出来,于是决定把雁群飞行的队列改为方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雁群的飞行方队训练成熟了,队伍整齐有序,看上去威风十足。 
  
    年轻的大雁首领很是得意。 
  
    队伍操练成功不久,雁群一年一度的南迁开始了。 
  
    雁群方队起飞了,年轻的大雁首领飞在前排的正中。 
  
    大雁们一边飞行,一边喊着整齐的号子,的确有一点气势磅礴的样子。 
  
    可是,飞了不久,雁群的阵容开始混乱了,慢慢地有大雁开始掉队了,雁群只好停下来休息。 
  
    飞行、休息、飞行、休息。。。。。。雁群一天根本飞不了多远。 
  
    照这样的速度,他们根本不可能在预定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最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年轻的大雁首领还是采纳了老雁们的建议,恢复了“一”字形及“人”字形的队列。 
  
    恢复阵容后,问题解决了,大家一天便可以轻松地飞出很远。 
  
    年轻的大雁首领的改革宣告失败。 
  
    原来,大雁“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列是有着很深科学道理的。凭借大雁的体力状况,孤雁是很难完成这样远距离的迁徙的。他们成群结对地飞行,领头的大雁承担着很大的气流阻力,队员们按照“一”字或“人”字排列可以大大减少气流阻力。他们飞行一段时间后,领头的大雁便会排到后面,由另外一只大雁代替他领头飞行。同时相邻的大雁还可相互借力,巧妙利用伙伴翅膀煽动时产生的气流以减少自己的体力消耗。年轻的大雁首领只注重队伍本身的外部形象,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道理,所以他的改革必然是失败的。 
  
    樊宇明说:改革与创新的确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与壮大不可缺少的强大动力。但所有的改革与创新其目的是为了使事物向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向发展,背离科学与客观规律的改革与创新注定是失败的。改革与创新的实质是对现有事物中所包含的不合理因素的屏弃与改变,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全盘否定。经验之所以能够宝贵起来,其原因是好的经验里面包含着符合科学与规律的东西,虽然有时实践者本身并不知晓这些科学与规律的真实内涵,但无数次的实践使这些具有科学性与规律性的东西以经验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对于改革者来说,这些具有科学性及规律性的东西都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加以保留的。因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对待旧东西的态度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不是“抛弃”的过程。
    17.骏马与骆驼
  作者:樊宇明
  
  樊宇明喜欢讲故事,总是用故事来阐述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道理。一次,两位做销售工作的朋友与樊宇明一起探讨企业发展与市场开拓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位朋友认为,企业发展及市场开拓讲究的是速度,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另一位朋友则认为,市场开拓必须坚持稳扎稳打的原则,要讲究耐力,有耐力的产品与企业才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听了二人各自的观点,樊宇明又开始讲故事了: 
  
    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匹奔驰的骏马碰到了一匹走得不紧不慢的骆驼。骏马与骆驼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尽快走出戈壁滩,找到水草肥美的草原。 
  
    看着慢条斯理的骆驼,骏马说:“老兄,你走得太慢了!照你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戈壁滩?你白长了那么大的个子!” 
  
    听了骏马的话,骆驼没说话,依然不紧不慢地走着。 
  
    看到骆驼不理它,骏马加快速度向前跑去。渐渐地,骏马觉得累了,想找个地方喝点水。可茫茫戈壁滩哪里能找得到水喝啊!它只好去啃乱石勉强长出来的小草,那些小草又苦又涩,也没有多少水分。骏马前进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最后终于支持不住,倒在了戈壁滩上。 
  
    等骆驼不紧不慢地走到骏马身边的时候,骏马已经无力睁开自己的眼睛了。看着可怜的骏马,骆驼也无可奈何,它只能继续默默地向前走去。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骆驼终于走出了戈壁滩,找到了水草丰美的草原。 
  
    樊宇明说,骏马的奔跑速度是比骆驼快的多,可面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耐力比速度更重要。假如骏马与骆驼面对的不是戈壁滩,而是水草丰美的草原,骏马的速度自然会体现出它的优势,因为水草丰美的草原能及时地给骏马提供充足的给养,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企业发展与市场开拓也是同样的道理,是速度重要,还是耐力重要,取决于企业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及外部环境的特征来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必然导致失败;反之,在该奔跑的时候却依然不紧不慢地走着,也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18.老牛修路
  作者:樊宇明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向樊宇明请教如何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樊宇明说:“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听完后你自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故事是这样的: 
  
    老牛想在自己的家与小河边之间修一条路,为了使这条路更加笔直,老牛决定自己先踩出路的轮廓来。 
  
    于是,一个小雨后的清晨,老牛开始踩这条路了。老牛很谨慎,他认真地看着脚下,每走一步都要前、后、左、右仔细地观察一番,看看自己踩得倒地直不直。没走几步老牛就发现了问题,他的脚印虽然每一步看起来都很直,可总体却总是歪斜的。试了几次都是这样,老牛很纳闷。 
  
    正在老牛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小马走了过来。小马获知老牛的烦恼后,对老牛说:“我来帮你踩吧!” 
  
    小马站在老牛家门前仰起头向小河边眺望了一会儿,然后紧紧盯着前方,快速向河边跑去。小雨刚过的草地上留下了小马清晰的脚印,这些脚印每一步之间看来并不十分整齐,但整体却是笔直的。 
  
    看着小马踩出的笔直的轮廓,老牛高兴极了,可他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小马能踩得那么直,而自己却做不到。 
  
    小马告诉他说:“我奔跑的时候一直看着前方的目标,即使脚下稍有凌乱,可方向是不会错的;而你踩的时候,只注意脚下直不直,却忽视了前面的目标,其结果自然不同。” 
  
    樊宇明说:企业与个人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或个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只要紧紧盯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过程中虽然会有一些小的困难和挫折,但也不会影响总体目标的实现。如果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患得患失,是一定要走弯路的。
    19.青蛙学艺
  作者:樊宇明
  
  
  一只青蛙总觉得自己的声音单调而难听,想学人类讲话,于是就去请教八哥。 
  
    青蛙向八哥说明了自己的愿望后,八哥说:“让我看看你的舌头。”青蛙便伸出了自己长长的舌头。 
  
    八哥把青蛙的舌头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然后说:“你如果真的想学人类讲话就必须改造你的舌头,你愿意吗?” 
  
    青蛙说:“我愿意!” 
  
    于是八哥把青蛙带到螃蟹的住处,请螃蟹用自己剪刀般的钳子为青蛙改造舌头。 
  
    为了学会人类讲话,青蛙忍着剧痛任凭螃蟹剪切着自己的舌头。 
  
    改造完成后,青蛙的舌头除了方向与人类的舌头不同外,形状的确很相似了。 
  
    青蛙高兴极了,以为自己马上可以象人类一样讲话了。 
  
    可是青蛙高兴得太早了,没等他的伤口完全愈合,青蛙就因为无法捕食而饿死了。 
  
    樊宇明说: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类似青蛙学艺这样“舍本求末”的现象很普遍。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发展速度,为自己确立了背离自身优势及特点的发展目标,最终不仅发展目标不能实现,反而因丧失原有优势而灭亡了。
    20.草原上的水塔子
  作者:樊宇明
  
  
  在樊宇明的家乡内蒙古草原上有一种形状很象蘑菇的植物,当地人称之为“水塔子”。水塔子虽然很象蘑菇,但远没有蘑菇那样肥厚,酷似带着帽子的清朝士兵。水塔子不能食用,而且也几乎没有其它用处。 
  
    关于水塔子的来历,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年,康熙皇帝亲自带兵在这片草原上打仗,由于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胜利的当晚,康熙皇帝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晚会。 
  
    在晚会上,康熙皇帝亲自宣布当晚就班师回朝,他要求所有的将士晚上必须头朝南方睡觉,否则后果自负。 
  
    大部分的将士还是听从命令的,他们不问原因,老老实实地头朝南方去睡了。有一小部分将士偏不信这个邪,你让我朝南睡,我偏朝北睡。于是这部分不听命令的将士们便头朝北休息了。 
  
    将士们睡到半夜,忽然一阵风来,等头朝南睡的人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京城。头朝北睡的将士则再也回不了京城了,都变成了毫无用处的水塔子。 
  
    樊宇明说:这是我上大学时在草原上收集到的一则民间传说,过去听起来只觉得有趣,而且草原上的水塔子的确酷似清朝的士兵,于是也不由得对劳动人民的想像力表示由衷的佩服。后来,参加了工作,做了企业的管理工作,重新回味这则小故事,便觉得很有启发意义。我们都知道,作为团队成员对上司布置的任务及命令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上司的命令与意愿在团队中无法执行,这个团队是不会有丝毫战斗力的。那些不愿意执行命令或者想方设法找借口拒绝执行命令的团队成员对于一个优秀的团队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对于这些不愿意执行命令和不愿意服从安排的团队成员不妨象对待“水塔子”一样把他们丢弃。
    21.小羊倌成仙
  作者:樊宇明
  
  
  主人家雇了一个小羊倌,小羊倌很勤快,每天都把羊赶到山上青草最好的地方去放牧。那里的草很多、很嫩,羊群到了那里后根本不用小羊倌操心,肯定吃得又好、又饱。于是每天到了目的地,等羊开始安静地吃草的时候,小羊倌便枕着自己的包袱,躺在山崖下的一块青石板上悠闲地闭目养神。 
  
    有一天,小羊倌正躺在青石板上胡思乱想,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地往上浮。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的身体确实离开了青石板。他搞不清怎么回事,赶紧起来赶着羊群回村了。 
  
    夜里,小羊倌想着白天发生的事,还是觉得奇怪。 
  
    第二天,小羊倌把羊赶到山上后,又躺在那块青石板上,他要看看自己还能不能浮起来。果然,小羊倌又漂浮起来了。 
  
    如此,好多天。而且小羊倌漂浮得越来越高。 
  
    小羊倌想,肯定是自己每天辛苦地放羊,感动了上天,上天要收自己做神仙了。想到这里,小羊倌再也呆不住了,赶紧把羊群赶回村里。主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小羊倌说:“我今天要辞工!”主人问:“你不放羊了?”“不放了!”“那你准备做什么去?”“我要当神仙去!”主人听了小羊倌的话说:“当神仙去?!那好!你去吧!当神仙总比放羊强!” 
  
    小羊倌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背着就向山里走出。主人很好奇,他要看看小羊倌怎么去当神仙,于是就悄悄地跟在了小羊倌的后面。 
  
    主人看见小羊倌走到山崖下面,把自己的行李放在那块青石板上,然后爬上青石板,面朝天躺在了那里。主人想看看小羊倌到底要干什么,悄悄地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不敢出声。不一会儿,他看见小羊倌的身体慢慢地漂浮起来了,而且越飘越高。主人吃惊地叫了一声,随着他的叫声,小羊倌“啪”地摔到了青石板上。吓得主人赶紧往村里跑去。 
  
    一直跑到村口,主人才敢停下来喘口气。这时村里的一个猎人正好打猎归来,看到他那狼狈的样子便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对猎人说,小羊倌可能真的要成仙了,躺在石板上身体会慢慢地漂浮起来。 
  
    这个猎人见多识广,根本就不相信小羊倌会成仙,于是他就让小羊倌的主人带着他来到了小羊倌呆着的那个山崖附近。他俩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向青石板上的小羊倌看去。正好这个时候,躺在青石板上的小羊倌又漂浮起来了,越飘越高。还没等小羊倌的主人看清是怎么回事,猎人就朝着那个山崖开了一枪。随着枪声,小羊倌又摔到了青石板上。 
  
    摔疼了的小羊倌正要骂人,发现猎人和自己的主人已经站到了自己的跟前。没等小羊倌开口,猎人先说话了:“想成仙?!我晚来一会儿你的小命就没了!”猎人指着山崖说:“你们看看那是什么?”小羊倌和他的主人顺着猎人手指的方向一看,山崖上挂着一条已经被打死的巨蟒,巨蟒的一半身体还在山崖上的洞穴里。 
  
    原来巨蟒每天都要从洞穴里探出头来练习吸气,小羊倌就是它练习吸气的道具。随着巨蟒吸气与吐气,小羊倌被吸起、放下。巨蟒现在的吸力已经可以把小羊倌直接吸到洞口了,如果不是猎人打死巨蟒,小羊倌今天就成了巨蟒的晚餐。 
  
    看到巨蟒,小羊倌当时就吓得尿了裤子。 
  
    后来三个人回到村里请了很多人才把巨蟒从洞穴里弄出来,运回村里分给大家吃掉了。 
  
    小羊倌又回到主人那里放羊了。不过他再也不敢到那个山崖下面去了。 
  
    樊宇明说:小羊倌神仙没当成,却差一点丢了性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也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每一个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随时都会面临危险和陷阱。这些危险和陷阱在许多时候都披着“利益”的外衣,如果企业经不住这些表面利益的诱惑,就很可能会招致灭顶之灾。因而,企业的决策者们对自己把握不准的问题绝不能冒然决策,一定要通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彻底搞清问题的本质之后才可采取行动。
    22.两棵树
  作者:樊宇明
  
  
  山顶上有两棵树,它们并排生长在那里。树甲高大挺拔,树乙不仅矮小,而且弯弯曲曲、形态古怪。 
  
    两棵树都是很久以前小鸟从很远的地方带了种子落在这里而长出来的。它们一起发芽,一起生长,相伴着在这座山上生活了好多年。因为树甲高大挺拔,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经常给树乙讲述它看到的山外的景象。如此好多年,两棵树逐渐对山外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走出这座大山,加入到山外的世界中去。 
  
    有一天,几个工匠来到了山上,当他们看到树甲的时候都禁不住兴奋地叫了起来。原来国王要修建一座新的宫殿,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备齐了,就差一根主梁。为了寻找这根主梁,工匠们跑遍了山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他们终于看到了树甲,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主梁啊。 
  
    树甲就要离开大山到城里去支撑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了,它很开心,自己多少年来的梦想就要实现了,自己终于成了有用之材。可马上要与树乙分别,它的心里还是十分难受的。此时的树乙低垂着头,它不仅为与树甲的离去而伤心,同时也为自己不能与树甲一样成为有用之材而惭愧。 
  
    看着树乙的神情,树甲很清楚它的心里在想什么,于是它对树乙说:“兄弟,不要丧气!你虽然不适合做柱、梁,但你的形态本身也是一种美,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你的!”听了树甲的话,树乙觉得很有道理,它重新抬起了头,真诚地对树甲说:“大哥,谢谢你的鼓励,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树甲走了,树乙独自留在了山上,它牢记着树甲的话,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尽量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它越来越美。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一天,山上来了一位园艺师,他是为王宫寻找奇异花木的。看到树乙后,他的眼前一亮,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树,于是树乙成了国王花园里最美的景致了。 
  
    樊宇明说:不同特点的两棵树,因为考察的角度不同,都成了难得之材。哲学家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人也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切实把握员工的个性与特点,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员工的才智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23.千里马的悲剧
  作者:樊宇明
  
  
  
  一个农场主买了一匹千里马,回到家中发现实在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千里马去完成,便把马养在那里。时间长了,家里人开始埋怨农场主,说他好草好料养了一匹没用的马。农场主也觉得大家说得有道理,便决定给千里马安排工作。可农场里除了耕田、拉车、拉磨外,根本没有其它工作可以用到马,于是农场主决定用千里马去耕田。 
  
    千里马驰骋惯了,一到田里便开始奔跑,把扶犁的农人拉着摔了好几个跟头,再没有人愿意用千里马耕田了。 
  
    农场主又用千里马去拉车,可千里马跑得太快,很快就把车轮子拉掉了。看来千里马也不适合拉车。 
  
    农场主没有办法,就把千里马送到了磨坊,让它和一头驴子一起拉磨。开始千里马总是走得太快,驴子根本就跟不上,农场主就让伙计们用鞭子抽打千里马。只要千里马走得稍快了一点,伙计的鞭子就落到了千里马身上。慢慢地,千里马适应了拉磨,和那头驴子配合得非常默契了。 
  
    农场主看到千里马终于派上了用场,很高兴。可不久他又觉得千里马既然干着和驴子相同的活儿,就要享受与驴子同样的待遇。于是千里马好草耗料的特殊待遇没有了,每天吃着和驴子同样的草料。 
  
    千里马越来越老实、温顺了,拉磨时也不再高昂着头了。 
  
    有一天,农场主上山巡视,不慎被猎人布置的打狼的夹子夹住了一条腿,随从的人好不容易把他弄回家里。当地的医生说农场主伤势很重,需要立即送到城里救治。农场主当即想起了那匹千里马,他让家人从磨坊里拉出那匹千里马,由医生护送自己去城里救治。 
  
    千里马终于又有了驰骋的机会,一上路便开始奔跑,虽然身上载着两个人,但它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可没跑出多远,千里马就因为体力不支而放慢了速度,最后索性在原地转起圈来了。 
  
    等医生回去找了别的马把农场主送到城里,因为延误了治疗,农场主的那条腿只能被截掉了。 
  
    从城里治疗回来的农场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宰掉了那匹千里马,把它下了汤锅。 
  
    樊宇明说:千里马的悲剧也是农场主的悲剧。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农场主亲手把一匹千里马调教得象驴子一样成了拉磨的役畜,可当需要的时候才想起它是一匹千里马,殊不知因环境及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它已经失去了千里马的特质,成了一匹只会拉磨的马。在日常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这种悲剧时有发生。这既是人才的悲剧,也是企业的悲剧。
    24.黄羊王国的新规矩
  作者:樊宇明
  
  
  一位朋友对樊宇明说:“我的一些新思路、新政策总是推行不下去,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樊宇明说:“你的新思路、新政策如果的确合理就必然会给企业及员工带来好处及收益。让大家充分享受到这些政策、思路带来的好处和收益,新政策与新思路自然会被大家接受。在推行的初始阶段则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手段,以表明你自己推行这些政策与思路的决心。”接着樊宇明给他讲述了下面这个故事: 
  
    在美丽的草原深处有一个黄羊王国,这个王国拥有一片草原上最好的草场,这片草场四面环山,只在北面的两座山之间有一个通往山外的缺口。黄羊王国的居民们一年四季都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繁衍。随着居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片草场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着明显的退化趋势。为了保住这个美丽的家园,黄羊王颁布了一条新的规矩,就是春、夏、秋三季所有王国的成员都必须通过北面的山口外出采食。 
  
    新规矩公布后,大部分王国成员都按规矩外出采食,只有一小部分不以为然,它们认为放着这么好的草不吃,实在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于是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偷偷地就地采食。 
  
    黄羊王发现还有成员就地采食后想,如果这种行为不坚决制止,自己颁布的新规定很快就会流产,那样的话整个黄羊王国就危险了。可偷偷就地采食的成员不再少数,如果采取强硬的措施,必然会引起王国的混乱。想了很久以后,黄羊王和自己的儿子商量之后,定下了一条苦肉计。 
  
    一天,黄羊王的儿子就地采食被黄羊王发现了。傍晚时,当外出采食的成员都回到驻地的时候,黄羊王召集所有成员开会。黄羊王的儿子被五花大绑地押到了会场,黄羊王当场宣布了儿子的违规行为,并决定对它实施五天不准进食的惩罚。许多成员向黄羊王求情,黄羊王依然表现得铁面无私。 
  
    就这样,黄羊王最疼爱的儿子被绑在了一棵树上,五天水草不进。看到黄羊王的儿子受到这么重的惩罚,那些不肯外出采食的成员们也都开始乖乖地外出了。此后,除了因病获得黄羊王特批的成员外,再也没有私自就地采食的现象发生了。 
  
    很快就进入了严冬,山外的草场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很多草原动物都因无法觅食,连冻带饿死去了。黄羊王国的这片草场因为四面环山,积雪明显比山外薄得多,加之经过春、夏、秋三季的严格保护,这里的草依旧很茂盛。黄羊王国不仅依靠这片草场平安地度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季,而且还增加了不少新成员。 
  
    第二年开春,由于大家充分享受到了新规矩带来的好处,所有的成员都开始自觉地外出采食了。而且经过每天的长距离奔跑,王国成员们的体质越来越好,成了草原上最强大的黄羊群体。 
  
    听了樊宇明的故事,这位朋友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声称谢。
    25.两个牧羊人
  作者:樊宇明
  
  
  在樊宇明的家乡杜尔伯特草原上有两个牧人,他们各自拥有上万亩的草场。他们的草场不仅水草丰美,而且在他们的草场上各有一个草原上难得见到的水泡子(草原上的小湖)。 
  
    有一天,牧人甲的草场上突然飞来一群天鹅,天鹅们在水泡子里纵情嬉戏,热闹非凡。牧人甲看到天鹅非常高兴,马上拿出猎枪来到水泡子边上。随着枪声,几只天鹅应声落下,其余的天鹅飞得无影无踪了。牧人甲美美地吃了几天天鹅肉,他开心极了,逢人便讲天鹅肉味道的鲜美。 
  
    牧人乙听了牧人甲的讲述,开始有意识地在自己草场的水泡子边上放置食物,希望把天鹅吸引到他的草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美丽的清晨,那群天鹅来到了牧人乙的草场上。牧人乙没有惊动他们,任凭这些天鹅在水泡子里嬉戏、觅食。牧人乙及他的家人不仅每天在水泡子边上投放大量的食物供天鹅们食用,他们还经常骑着马在草场上警戒,防止有人猎杀这些天鹅。 
  
    慢慢地这群天鹅与牧人乙一家成了朋友,在他的草场上定居了。这群天鹅的到来不仅给牧人乙一家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也使牧人乙的草场热闹起来了。后来还有好多其它动物来到牧人乙的草场上定居,牧人乙一家依然象对待天鹅一样对待它们。 
  
    牧人甲几次来与牧人乙商量,要在他的草场上打猎,牧人乙都拒绝了,他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些动物们。 
  
    不久,牧人乙的草场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那些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人们纷纷来到牧人乙的草场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及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和谐。牧人乙在热情接待这些客人的同时,也向他们传递着自己爱护动物的观念。 
  
    后来,牧人乙的草场成了草原上有名的旅游区,旅游区里人与自然及动物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牧人乙就是这个旅游区的老板。 
  
    牧人甲呢,则依旧是一个牧羊人。 
  
    樊宇明说:两个牧羊人对待天鹅的不同态度给他们两个带来了不同的结果。牧人甲为了追求一时的口腹之欲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而牧人乙在为动物们营造良好生活空间的同时,使自己得到了极大的收益。假如我们把那些天鹅和动物们比作人才,把牧人甲与牧人乙比作两位企业领导者,牧人甲只知一味地向他们索取,最终是无法留住他们的;牧人乙则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基础上,采取“双赢”的方式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是深谙用人之道的。
    26.苛刻的教授
  作者:樊宇明
  
  
  教授很严厉,他对学生的要求也很苛刻,一些平时大家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教授都要学生严格按规程和标准来做。对此,学生们很不理解。 
  
    一次,教授指导学生做一个重要的实验。做实验时需要找一块木板把一个仪器垫高几公分,于是教授便让学生去找木板。木板找回来了,高度正好,只是长了一截。教授让学生把木板锯短,学生说:“反正高度正好,长一点不影响实验。”教授看了学生一眼,没有说话,他看着学生把仪器垫好。 
  
    实验做到一半,教授让学生赶快去拿一份资料,用来核对数据。看着教授很着急的样子,学生急忙起身去找。由于匆忙,学生没注意那块长了一截的木板,正好撞在了上面。桌上的仪器倒了,实验被迫中止。大家不仅白忙了半天,仪器也损坏了,需要修复。 
  
    教授看着闯了祸的学生,依然没有说话,学生则惭愧地低下了头。 
  
    从那以后,学生变得严谨起来了。 
  
    樊宇明说:企业管理与科学实验一样,也是一件十分严谨的工作。许多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可如果被忽视或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大局。因而,做好管理工作一定要从重视细节开始。
    27.狼王的对手
  作者:樊宇明
  
  
  狼是樊宇明比较喜欢用来说事儿的动物,如《老狼训子》、《老狼之死》、《兔子与老狼的交易》、《谁是英雄》、《天鹅湖之王》等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狼有的是正面形象,有的是反面形象,但不管怎么样,樊宇明还是很喜欢狼。一者因为狼是一种具有多面性的动物,人们可以从它身上学道很多东西;二者因为樊宇明来自草原,非常喜欢草原动物。狼也是草原上主要动物之一,樊宇明今天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狼的故事。 
  
    一只身强体壮的年轻公狼终于战胜了来自狼群内部的所有对手,顺利地登上了狼王的宝座。做了狼王之后,它更加勤勉,除了带领大家觅食、嬉戏,管理狼群内部事务之外,还组织群狼操练格斗技术、演练战斗阵型,因为在它们领地的边缘还有三个狼群虎视眈眈,伺机入侵它们的地盘。 
  
    经过狼王及群狼的努力,它们成功地发动了几次针对伺机来犯狼群的战斗,并赶走了它们,解除了这些狼群对自己领地的威胁。 
  
    领地的威胁解除了,群狼以为狼王这下可以舒一口气了,大家也不必象从前一样辛苦了,可没想到狼王的训练强度却加大了。狼王不仅严格训练群狼,自己的锻炼强度也加倍了。群狼对此很不理解,于是派代表去请教狼王。 
  
    狼王了解了大家的困惑,便找了一个机会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的看法。狼王说:“我作为狼王有两个主要职责,一是保护并扩张自己的领地,使大家生活无忧;二是保住自己的王位,尽量使自己在狼王的位置上能呆得久一点,这样不仅我的许多想法可能实现,而且可以多为狼群做一点事情。虽然我现在打败了所有的竞争者成了狼王,但新的竞争者会不断出现;虽然我们现在赶走了窥视我们领地的狼群,但必然会有更强大的敌人出现。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可能。我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们只有不断挑战自己,强迫自己提高,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自己。” 
  
    听了狼王的讲述,群狼恍然大悟。 
  
    樊宇明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的企业都把同行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在经营战略上把打败对手,争夺市场份额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不是同行业的对手,而是市场及企业本身。想方设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努力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引导消费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打败同行的对手只是企业不断挑战自我的一个附带结果。如果一个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只是针对同行业对手的弱点,而忽视了企业自身优势的建立和发展,即使能很快打败现有对手,在面对新的、更强大的对手的时候也必然会失败。因而,一个想成功的企业必须牢记:自己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28.谁是英雄
  作者:樊宇明
  
  
  谁都想做英雄,可有时候樊宇明实在搞不清到底谁是英雄。看看下面的故事: 
  
    平静的草原王国突然来了一个入侵者,一只凶残的老狼闯进了领地,追逐着弱小的草原居民们,眼看着草原王国就要面临一场劫难。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小驴和老牛首先向老狼冲去,接着小马、小羊也都投入了围剿老狼的战斗。在战斗中,小驴一脚踢断了老狼的一条后腿,老牛用它那尖尖的角在老狼肚子上戳了一个大窟窿,小马一脚踹掉了老狼的一只耳朵。最后,老狼在大家的包围之中不停地喘息。此时,刚刚赶来的小狗冲上去一口就咬断了老狼的脖子。 
  
    于是小狗成了英雄。 
  
    当披红挂彩的小狗在表彰会上充满激情地演讲的时候,小驴、老牛、小马、小羊则在台下默默地听着。 
  
    樊宇明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事例比比皆是,许多默默的奉献者被淹没在英雄的光环之下。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这是大忌。因为这会严重挫伤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热情。所以,我们在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确定对员工奖惩的时候一定要公正、严谨、客观,不能一味地以最终结果论英雄。 
    29.金字塔的启示
  作者:樊宇明
  
  
  埃及的金字塔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雪雨,依然威严地屹立在大地上,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奇迹。让人们在赞叹之余自然地产生许多思考,仁者见人,智者见智。 
  
    樊宇明是一个对管理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人,在看待事物和问题时总是考虑对管理工作有没有什么启示。有人说,把金字塔拆倒以后,只是一堆散乱的石头。可正是这些不打眼的石头经过科学、严密的组合,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奇迹。金字塔底部的石头默默地承受着来自上部石头的压力,毫无怨言;金字塔上部的石头忍受了几千年狂风的肆虐,仍然坚毅地耸立着;金字塔外部的石头在几千年的风雨雷电中,用自己的身躯捍卫着塔的尊严;金字塔内部的石头则在无尽头的黑暗中坚挺着自己的脊梁;每一块石头之间的紧密配合,使外来的侵蚀无法影响到金字塔的结构。这一切正是埃及金字塔虽然经历了几千年风霜雪雨依然昂首矗立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构成金字塔的每一块石头都换成一个人,把这群人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之下组织起来,大家如果真的能够向金字塔的石头一样紧密地配合、默默地奉献,必然会打造出一个战无不胜的团队。 
    30.钓“骆驼”
  作者“樊宇明
  
  
   樊宇明很怀念大青山北边一个叫作枳芁滩的小村庄,在那里自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有时候想起来真的是回味无穷。 
  
    记得小时候自己和小伙伴们很热衷的一个游戏是抓了虫子去喂蚂蚁。看着蚂蚁们为了把虫子运回洞里忙忙碌碌的样子,大家都觉得很有趣。那时小伙伴们通常用来喂蚂蚁的东西是“骆驼”,这个“骆驼”当然不是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而是一种背上象骆驼一样长着两个“鞍子”的小虫子。 
  
    “骆驼”平时呆在自己的洞里,“骆驼”的洞不像蚂蚁洞那样复杂,只是一个直直的小窟窿,洞口特别圆,很好辨认。“骆驼”的洞也不深,大概有十几公分。小伙伴们要想拿了“骆驼”去喂蚂蚁,首先必须把它从洞里弄出来。当然,小伙伴们是不会费力地去挖“骆驼”洞的,而是利用“骆驼”喜欢吃嫩嫩的草根的特性,用青草去钓“骆驼”。 
  
    钓“骆驼”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樊宇明就曾经独自一人呆在草滩里钓了整整一天“骆驼”,甚至忘记了回家吃饭,直到家人找来才意犹未尽地离开。钓“骆驼”首先要找一棵长得很好的青草,然后慢慢地把最中间的一根草叶抽出来,标准是一定要把草叶根部淡黄色的最嫩的部分保留下来。然后在嫩嫩的根部沾点水,我们一般就用唾沫代替了。之后,根部向下小心地插进“骆驼”的洞里,自己便可以坐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了。等看到插到洞中的青草突然动起来的时候,迅速把青草从洞中抽出,一个“骆驼”便被钓上来了。用这样的方法钓“骆驼”基本上没有失误。 
  
    樊宇明说:“骆驼”为了贪图那湿湿的、嫩嫩的草根,结果被钓了上来,成了蚂蚁们的美餐。“骆驼”的贪欲使自己葬送了生命。在日常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会时时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许多时候,在这些“利益”的背后往往会是一个陷阱。假如企业的领导者对这些摆在面前的“利益”缺乏有效、理智的分析,盲目、冲动,很可能会在“利益”的控制下跌进陷阱。所以,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们最基本的素质。 
    31.公鸡下蛋
  作者:樊宇明
  
  
  母鸡生蛋,公鸡打鸣,樊宇明从来没见过公鸡下蛋,今天却要给大家讲一个“公鸡下蛋”的故事: 
  
    一个农妇养了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农妇对母鸡很偏心,每天总是等母鸡吃饱了,公鸡才能抢一点残渣剩食充充饥,大部分时间公鸡只能自己在草丛或墙角找几个小虫吃吃。 
  
    公鸡对此很不满,它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公鸡很清楚,农妇对自己与母鸡的不平等态度的根源是自己不会下蛋。如果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下蛋入手。公鸡也知道,自己学会下蛋是不可能的,它只能把母鸡下的蛋据为己有。于是公鸡仔细地对母鸡观察了几天,掌握了母鸡的活动规律。它发现母鸡每天是在中午的时间下蛋,下完蛋后便走出鸡窝高声地叫一阵。农妇听到母鸡的叫声之后,不一会儿就会从屋子里走出来,到鸡窝里去取蛋。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公鸡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一天,母鸡刚下完蛋离开窝,公鸡便跑进去把母鸡刚下的那个蛋藏在了窝里的稻草下面。农妇听到母鸡的叫声,放下手中的活儿出来取鸡蛋的时候,看到窝里什么都没有,就失望地回去了。农妇刚离开鸡窝,公鸡便急忙跑进窝里,把蛋从稻草下面刨了出来,然后装模作样地卧在了窝里。过了一会儿,公鸡便把头伸出鸡窝外面使劲地叫了起来。农妇很奇怪,这只公鸡很少在这个时间鸣叫,今天是怎么了?于是农妇又来到了鸡窝边上。看到农妇来到鸡窝旁边,公鸡才慢慢起身,边叫便高昂着头走出了鸡窝。农妇一看,鸡窝里有一颗蛋,拿在手里还特别热乎。 
  
    自己家的公鸡居然下蛋了,农妇很开心。于是从那天开始,公鸡享受到了与母鸡同样的待遇。 
  
    这样过了好多天,农妇发现公鸡每天都要下一个蛋,而母鸡却再也没下过蛋。于是农妇指着母鸡大骂一通后,一刀把母鸡宰掉熬了汤。 
  
    自从母鸡被宰掉后,农妇的公鸡再也没有下过蛋。农妇似乎明白了什么,便把公鸡也宰掉了。 
  
    樊宇明说:公鸡靠自己的小聪明获得了农妇的青睐,可最终还是因辛勤生蛋的母鸡被宰而行迹败露,没有逃脱被宰的下场。农妇由于没有仔细观察,被公鸡的小聪明所迷惑,失去了一只辛勤生蛋的母鸡。类似的现象在企业用人过程中也时有发生,企业管理者们应该以农妇的教训为戒,减少和避免优秀员工因被误解而流失。同时,作为员工要想取得业绩而被认可,只能靠自己努力的工作和不断的学习进取,靠投机取巧获得的东西终究是靠不住的。 
    32.小猴找工作
  作者:樊宇明
  
  
  小猴长大了,到了自食其力的时候了,于是便决定出去找份工作。动物王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找个工作不是太难的事情。于是它来到动物王国邮递公司,希望找到一份邮递员的工作。 
  
    首先,它来到大雁负责的部门,大雁问它:“你会飞行吗?” 
  
    小猴说:“不会。” 
  
    “我这里是空运部,那你去其它地方看看吧!” 
  
    小猴又来到兔子负责的部门,兔子问它:“你跑得有我快吗?” 
  
    小猴说:“没有!” 
  
    “我这里是快递部,对奔跑速度的要求是第一位的。你还是去其它部门去看看吧!” 
  
    于是小猴又来到了乌龟负责的部门,它想乌龟在这个部门都能成为主管,我一定能胜任。乌龟问它:“你有什么本事?” 
  
    小猴说:“我最起码比你跑得快,你能干的事情我肯定能干!” 
  
    乌龟笑眯眯地看了看小猴说吧:“那就留下来试试吧!我这里正好有一份邮件,是送给老牛的。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小猴兴奋地接过邮件,按着邮件的地址向老牛家跑去。它越跑越快,它想尽快把邮件送到,让那个慢腾腾的乌龟主管看看它的实力。跑着跑着,小猴停下来了,前面一条大河挡住了小猴的去路。河边没船,河上也没桥。小猴没办法,只好返回去把邮件交给了乌龟。乌龟说:“我这里是水陆邮递部,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你还是去其它地方看看吧!” 
  
    看来邮递员是做不成了,小猴又来到了果品公司,这里正在招收采摘果实的工作人员。小猴向主管长颈鹿展示了自己爬树的本领,长颈鹿说:“从你的本领来说是很适合做这项工作的,可从其它方面考虑我认为不是很合适!” 
  
    小猴一再表示自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请长颈鹿主管给它一个机会。长颈鹿想了一下说:“那就试试吧!” 
  
    得到了长颈鹿主管的同意,小猴迅速攀上了一棵苹果树,开始采摘苹果。看着这么多有大又圆的苹果,小猴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于是它趁别的伙伴不注意偷偷地吃了一个……到了晚上结账的时候,长颈鹿主管笑眯眯地对小猴说:“你今天干的不错,不过你吃了12个苹果,工资正好被抵消,我们谁也不欠谁了!你不适合做这项工作,明天你还是去其它地方看看吧!” 
  
    小猴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饭也没吃就睡觉了。其实它也不饿,12个苹果下肚了,还能饿吗?! 
  
    第二天早晨小猴起床以后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找工作的事情让它烦透了心。正在小猴没主意的时候,小山羊来找它了。小山羊看着小猴愁眉苦脸的样子,就问它发生什么事情了。小猴把自己找工作的事和小山羊说了,小山羊听了对小猴说:“你找的工作都不适合你干,所以处处碰钉子。动物王国这么大,总有适合你的工作,除非你没有任何本事。” 
  
    于是小山羊决定陪着小猴去帮它找工作。它们来到动物广场,看到很多动物在看一张榜。原来是动物王国的建筑公司招聘工人,要求是有高超的攀爬技术。小猴一看开心极了,这不正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吗?于是小猴前往建筑公司去应聘。 
  
    小猴很顺利地成了建筑公司的一名架子工。后来,小猴逐渐熟悉、掌握了建筑方面的其它知识与技能,成了动物王国有名的建筑师。 
  
    樊宇明说:对个人来说,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容易;对企业来说,把一个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也不容易。正是这些不容易使劳资之间矛盾不断。要避免这些矛盾就需要劳资双方有充分的了解,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效合作,达到双赢。
    33. 燕子垒窝
  作者:樊宇明
  
  
  樊宇明的家乡在内蒙古,春来秋去的燕子给樊宇明的童年带来过无限乐趣。 
  
    春天,一对燕子从南方来到北方,它们准备在一个屋檐下垒窝。它们在屋檐下找了很久,没有找到能够支撑燕窝的东西。最后,它们选择了靠近屋角的一个地方,那里正好有一棵大树的一个树枝伸到了屋檐下,紧贴着墙壁。于是两只燕子就用那个树枝作支撑物在屋檐下筑起窝来了。 
  
    两只燕子很勤劳,它们从河边衔来泥土,用自己的唾液和好,一点一点地营造着自己的新家。等窝垒好的时候,它们发现它们垒的窝有了一个裂缝,于是又去衔来泥土修补。当旧裂缝修好以后,它们发现又有新的裂缝出现了。就这样不断修补,不断裂开,最后那只窝彻底坍塌了,燕子整个春天的辛劳付之东流了。 
  
    樊宇明说:燕子只考虑到树枝可以支撑自己的窝,却没想到树枝在不断地生长。树枝的不断生长使燕窝不断出现裂缝,最后导致了整体坍塌。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全方位考虑问题,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可能产生的后果。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才可能是科学的。 
    35.黄羊王国的新危机
  作者:樊宇明
  
  
  随着新政策的实施,黄羊王国发展迅速。虽然春、夏、秋三季王国成员已经不在领地内采食了,但因成员数量的不断增加,领地内的草场已经不能满足王国成员冬季一季的食品需求了。加之成员数量的增加,王国内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粪便到处都是,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眼看黄羊王国就要面临一次新的危机。 
  
    为此黄羊王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有效的应对办法。黄羊王国面临的危机不仅使黄羊王国内部成员费尽心思,而且引起了草原之外居民的关注。草原之外的居民生活相对稳定,它们以耕种的方式获取食物,同时也开展一些生活、生产必需品的贸易活动。 
  
    对黄羊王国的境况最为关注的是老牛家族与绵羊家族。它们两个家族的首领几乎同时想到了黄羊王国的这次危机中蕴藏着一个很大的商机。商机在于黄羊王国需要解决食品及粪便问题,而草原之外的居民则需要大量的肥料。 
  
    看到这一商机后,老牛家族的首领开始组织家族内精干力量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市场规划、组织机构设置等系统的工作。而此时,绵羊家族已经派成员赴黄羊王国直接与黄羊王国的几个家族接触,开始小批量地清运粪便了,同时与这些家族达成了秋后以草料抵账的协议。 
  
    有家族成员向老牛汇报了绵羊家族的动向,老牛说:“小打小闹的民间贸易成不了气候,等我们的规划及方案出台后,我直接去找黄羊王。小小的绵羊家族怎么能与我们老牛家族抗衡?!” 
  
    绵羊家族与黄羊王国的生意在不断扩大。等老牛家族的规划和方案出台的时候,绵羊家族已经在黄羊王国设立了5个收购点,8个草料配送中心,已经开始向黄羊王国提供食品了。 
  
    等老牛找到黄羊王的时候,黄羊王正与绵羊家族的首领喝酒庆贺黄羊王国危机的解除呢! 
  
    绵羊家族已经从小打小闹开始发展成了黄羊王国最大的商号,它们开始着手进行针对黄羊王国的新的开发计划,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规划、组织机构设置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樊宇明说:对商家来说,机遇意味着利益,善于抓住机遇是每一个成功的商人最基本的素质。生意不怕小,关键是要“做”起来。只有做起来,才有从小到大的可能。大家手笔与作风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效的,在机遇面前最有效的两个字就是“效率”! 
    36.牌子的故事
  作者:樊宇明
  
  
  一天,樊宇明去拜访一位朋友。两人在朋友的办公室闲聊的时候,另一个朋友来访。主人赶紧起身相迎,并拿起桌上的“玉溪”香烟递给这位朋友。 
  
    朋友接过香烟点燃后,对主人开玩笑说:“‘中华’变‘玉溪’了,老板的牌子要倒了!” 
  
    主人说:“前段时间公司发生的资金危机让我体会到了节俭的重要,所以我现在开始在全公司创导节约。” 
  
    朋友笑着说:“节约归节约,自己的牌子倒了岂不可惜?!” 
  
    樊宇明说:“吸烟的牌子倒了不要紧,关键是大门口的牌子不要倒!” 
  
    现在许多人在稍取得一点成绩后,便在消费方面大手大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身份。不仅吃、穿、住、行的档次提高了,而且以浪费为荣。房子越来越豪华、车子越来越高档、办公室越来越考究、派头越来越大,最后还影响到企业的员工,使他们纷纷以老板为榜样,于是摆谱、浪费成了企业的风气。接着,生活上的奢侈、浪费带来了工作上的懈怠。于是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关门了事。 
  
    樊宇明说:企业家的身份是靠企业的发展壮大支撑的,并不是奢侈与浪费换来的。企业发展壮大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然会受到尊重与崇拜。奢侈与浪费的结果只能是企业与企业家的牌子一起倒掉。 
    37.兔子的选择
  作者:樊宇明
  
  
  萝卜变不成人参,可人参有时候却被当作萝卜,樊宇明给你讲一个萝卜与人参的故事: 
  
    一只兔子准备请朋友来家为自己庆祝生日,它想准备一顿丰盛的晚宴来答谢大家,于是一大早它就上山采食了。山上的好东西多极了,有蘑菇、有萝卜,还有好多不知名的好吃的东西,兔子开心极了。走到半山的时候,它的篮子已经快装满了。这时,它发现了一棵千年的人参。当然兔子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人参,只是觉得自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苗子,于是就动手挖了起来。兔子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这棵人参挖了出来,挖出来一看,兔子很失望,觉得用这么瘦还带着很多须子的“萝卜”招待客人不太合适,于是随手就把那棵人参扔掉了。然后它又采了些蘑菇和又大又嫩的萝卜装满篮子回家了。 
  
    樊宇明说:一棵千年的人参在兔子眼里比不上一个又大又嫩的萝卜,这是因为兔子看问题的出发点所导致的。兔子不认识人参自然就不知道人参的珍贵,在它的眼里那棵千年的人参只是一个劣质的萝卜。古人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假如没有伯乐,千里马很可能摆脱不了拉磨、耕田的境地。因此发现人才、挖掘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工作,而且还必须充当好伯乐的角色,使真正的人参从大堆的萝卜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其价值。 
    38.丰收地的故事
  作者:樊宇明
  
  
  樊宇明的父亲出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一个叫“丰收地”的小村庄。据樊宇明推测这个丰收地村的村名应该是解放以后改的,因为周围还有红旗滩、胜利河等几个村子,与丰收地一样都有着解放初期鲜明的烙印。樊宇明认为,丰收地过去应该叫“分收地”。为什么叫分收地呢?这与蒙古王公贵族有直接的关系。蒙古族是一个游牧的民族,他们虽然拥有广阔的土地,但不习惯开荒种地,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封地上驰马游牧、狩猎。于是有的汉族流民经过此地时,看到这么广阔的土地没人开垦,便选择一块地,私自开垦、种植。此时,蒙古族王公贵族即使知道了也不去管。到了秋收的时候,他们来了,与种田的汉人分一部分土地上的收获就走了。年年如此,这种耕地就叫“分收地”。最初来到现在丰收地的人就是以耕种“分收地”为生的,后来逐渐定居,形成了村落。 
  
    樊宇明说:过去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出走来到蒙古草原的游民中,很多就是以种“分收地”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的。他们拥有体力和种田的技术,而蒙古王公贵族却有的是闲置的土地。二者结合,优势互补,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二者合作的基础是公平的,流民出力、出技术,蒙古王公出土地。流民在土地上耕作,土地的主人对其没有任何干涉。分配时,土地的主人拿走的部分也是流民所能够承受的。这也正是种“分收地”这种自发的合作形式在那个时代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主要原因。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存在着更多的合作,在这些各种形式的合作当中许多时候会产生各种纠纷。纠纷的原因来自于不公平,主要是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权力分配的不公平两个方面,这些不公平的直接结果就是合作的破裂。因而在各种形式的合作中,“公平”是合作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最基本条件。
    39.猪的价值
  作者:樊宇明
  
  
  樊宇明还没有讲过关于猪的故事,今天就讲一个: 
  
    一个农夫家养了一群猪,其中有一头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它有比普通猪更健美的身躯、更灵敏的嗅觉、更充沛的精力,它还是一头特别爱干净的猪,它的生长也比普通猪快得多。就连农夫也承认这头猪的优秀,他经常拍着它的脊背说:“好猪!好猪!”农夫对它也特别关照,不仅给它开了单间,还给它提高了饮食标准。 
  
    这头猪也不像其它猪一样吃饱了就睡,而是喜欢独自思考。它思考的内容一般都是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有时候它把自己想像成一头优秀的“警猪”,和那些高傲的警犬一起查私、缉毒;有时候把自己想像成一头宠物猪,被一位富豪宝贝似的养在别墅里;有时候它想,即使自己最终成不了“警猪”或宠物猪,凭着农夫对自己的特别关爱,自己也可以得到一个为农夫看家门护院的工作。每当想到这些,这头猪便得意地叫几声,而且对其它的猪更加不屑一顾了。 
  
    转眼春节快到了,农夫到猪舍的次数频繁起来了。一天,农夫又来到猪舍,把所有的猪都逐个看了一遍,然后走到这头与众不同的猪跟前,拍拍它的脊背说:“这么多的猪里头就这一头好猪!就你了!”这头猪很开心,以为自己的出头之日到了。 
  
    第二天农夫领了几个人来到猪舍,把这头猪用绳子拴起来拉出了猪舍。这头猪很听话,紧紧地跟着农夫他们几个人向前院走去。到了前院,它看到院子里的一个灶台上架了一口大锅,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一个系了围裙的农夫提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朝它走来。这头猪马上意识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努力挣扎着,想逃走,可那条绳子紧紧地拴着它。 
  
    这头猪被宰掉后,出的肉比农夫预想的还要多,农夫开心极了,连声说:“好猪!好猪!” 
  
    樊宇明说:对农夫来说,评价一头猪的好坏关键是看它出肉的多少,至于猪有再大的别的本事也不在农夫的考虑范围之内。转眼之间,猪的远大抱负变成了悲哀的惨叫。在自己的惨叫声中,这头猪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好猪! 
  
    樊宇明又说:许多时候,有些真正的人才就这样被毁掉了! 
    40.两个叫花子
  作者:樊宇明
  
  
  心态决定命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爱调侃的樊宇明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叫花子的故事: 
  
    家乡发生灾荒,甲乙二人相约外出逃荒。由于区域选择适当,二人要饭成绩都还不错,除了几个月来自己每天能混个半饱之外,每人还存了一袋子烧饼。 
  
    到了年根,二人开始往回走。一路上甲情绪很高,要饭的过程中还不忘评山观景,而乙则情绪低落,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路唉声叹气。 
  
    由于时间掌握不好,除夕之日二人离家还有几天的路程。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团圆过年,甲乙二人还在回家的路上奔波。最后二人实在走不动了,想找个地方歇息一夜,第二天继续赶路。可除夕之夜谁家愿意接待两个叫花子?!人家都在等待财神爷上门!两个人没办法就在一家大户人家墙外的一个粪坑里坐了下来。这个粪坑是大户人家用来存放牲畜粪便让其自然发酵,来年好做肥料的。其时发酵已有一定程度,热气直冒。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栖息之地,说明二人还是很有经验的。 
  
    二人在粪坑坐下,甲情绪高涨,不停地对乙说这、说那,乙则垂头丧气、泪流满面。乙说:“你还穷开心什么啊!人家都在过年团聚,我们两个人呆在一个粪坑里,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甲说:“这粪坑不错,挺暖和!”接着还作了一首打油诗:“二人粪坑坐,烧饼一大摞。咱们还嫌苦,穷人该咋过?” 
  
    看着甲那知足的模样,乙再不去理他了,独自在那里伤心。 
  
    第二天早晨,甲从睡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准备叫醒乙继续赶路,发现乙的身体已经发硬了。 
  
    在那种灾荒频发的年代里死一个人是很正常的。甲草草地处理了乙的尸体,独自迎着新年的太阳走上了回乡的路。 
  
    之后,风调雨顺,甲再没有出来逃荒。 
  
    樊宇明问:看了两个叫花子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触呢? 
    41.麻雀搬家
  作者:樊宇明
  
  一只麻雀原来住在一家农户的屋檐下,农户的儿子很顽皮,总是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捅它的窝(这种事情作者樊宇明小的时候也干过。哈哈!)。麻雀觉得很不安全,想搬家。 
  
    它找了很久,终于在这家农户西厢房的烟筒里找到一个很大的裂缝,而且它发现这个烟筒从来没冒过烟。它认为这是一个既安全又避风的好地方,于是就在烟筒的裂缝里安了家。 
  
    自从这只麻雀在烟筒里安家以后,农家的小孩再也没有骚扰过它,麻雀很高兴。不久,它就找到了配偶,在这个自认为安全的家里生蛋、孵子了。 
  
    小麻雀出生了,一共八只,两只老麻雀开心极了,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它们。 
  
    有一天,农户家来了很多客人,正房里住不下,主人决定把西厢房腾出来让客人住。西厢房很久没有住人了,有点潮湿,于是主人开始生火暖炕。当滚滚浓烟顺着烟筒出来的时候,麻雀一家还在熟睡。等它们发现危险,想逃出烟筒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可怜的麻雀一家都被熏死在了自认为十分安全的家里了。 
  
    樊宇明说:可怜的麻雀为了躲避骚扰搬到了自认为安全的新家,没想到却把自己置身于更大的危险当中了。更可悲的是麻雀在选择自己新家的时候已经考虑到那是一只烟筒了,烟筒本来就是用来出烟的,而它认为自己从来没见过这只烟筒冒烟,便错误地认定以后也不会有烟。麻雀的这种经验本身是站不住脚的,它以自己的这种伪经验判断事物,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全家。 
    42.老牛的仙丹
  作者:樊宇明
  
  
   狼王的儿子长大了,有了与狼王同样强壮而健美的身体。狼王很开心,觉得自己的王位终于有了一个理想的继承者了。但不久,狼王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儿子太缺乏自信,在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选择逃避和退缩。在狼群几次与来犯者的战斗中,狼王的儿子都远远地躲在最安全的地方,对此群狼议论纷纷,都在为狼群的未来担忧。 
  
    发现儿子的缺点之后,狼王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它便备了重礼去请教草原上最有名的智者老牛。老牛听了狼王的苦恼,便拿出一粒药丸送给狼王,它说:“我这里有一粒仙丹,你回去让你的儿子吃下去,并告诉它吃掉仙丹后会增加无敌的勇气,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尽量努力就行了,自有神灵相助。” 
  
    回去以后,狼王便把儿子叫来,让它把仙丹吃掉,并把老牛的话告诉了它。狼王的儿子吃掉仙丹以后高兴极了,觉得自己有神灵护体,什么不不必害怕了,于是开始大胆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了。不久,另一群狼侵犯它们的领地,狼王带领群狼迎战。因为吃过了仙丹,有神灵护体,狼王的儿子一点也不害怕,勇敢地冲在最前面,它的神勇让敌人闻风丧胆。 
  
    打败来犯的敌人后,群狼对狼王的儿子刮目相看,狼王父子自豪极了,于是它们又备了厚礼去感谢老牛。见了老牛后,狼王父子对老牛的仙丹大加赞赏,说仙丹给了狼王的儿子战无不胜的神奇力量。 
  
    听了狼王父子的话,老牛笑着说:“哪有什么仙丹,那只是一颗普通的野果。你的儿子本来就具备实力与能力,所缺乏的只是自信。我把野果当作仙丹是要它在‘仙丹’的作用下产生自信,让它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说着它摸着狼王儿子的头又说:“不要相信什么仙丹,能够让你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只有你自己,自信才是最好的仙丹!” 
  
    听了老牛的话,狼王父子恍然大悟。 
  
    不久,狼王退位,狼王的儿子顺利登上王位,成了远近闻名的新狼王。 
  
    樊宇明说:许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能力和实力,而是自信。如何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能力和实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我们时刻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自信才是最好的仙丹! 
    43.虎惊胆的故事
  作者:樊宇明 
  
  
  上大学的时候,樊宇明率几个师弟利用假期去采风,主要目的是收集流传于内蒙古武川县、四子王旗一带的汉族民间故事。在采风过程中收集到一个《虎惊胆》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进山砍柴,碰到一只猛虎,被吓出一身冷汗,侥幸逃脱后,来到山后面的一个村庄。柴也丢了,刀也丢了,就连脚上穿着的一双破草鞋也丢了,身上的衣服也被山上的树枝、荆条挂得支离破碎。此时的他又饿又累,于是便走进一户人家家里,想讨点饭吃、要点水喝。 
  
    进门一看,发现屋里只有一个老太太躺在床上。老太太面色难看,有气无力,显然是生了重病。看到老太太这个样子,这个人心里有了盘算,他心想这顿饭是有了着落。于是他跟老太太说自己是远方来的郎中,走到这里不慎迷了路,想讨点饭吃、要点水喝。老太太听说他是郎中便问他能不能治自己的病。他一听机会来了,就说:“你这病好治!只要吃了我的药,保证药到病除!”他主要目的是想从老太太这里骗顿吃喝,又说:“不过,我现在又累又饿,得赶紧吃点东西。”老太太说我是下不了床,每天都是儿子在伺候自己,让他自己做点饭吃。这个人做饭不是外行,不多时就做好,吃饱了。 
  
    吃饱、喝足之后,他正准备离开,老太太又向他讨药了。他没办法就把手伸进破衣服里来回搓,多日没洗澡,加上刚才的汗还没有干透,很快就搓出一个蚕豆大的黑丸来。他把这个黑丸递给老太太说:“这是我祖传的灵丹妙药,你吃了就好了。”不等老太太把黑丸吃下去,他就匆匆忙忙离开了,他害怕人家发现他是个骗吃骗喝的人。 
  
    这个人走了以后,老太太病急乱投医,还真把个黑丸给吃了。好在黑丸不太大,一碗水便送下去了,她也没觉出什么异味。 
  
    没想到,刚把药吃下去,老太太就觉得神清气爽,下地一试,真的好了。老太太很高兴,边收拾屋子边自言自语地说:“都说孙思邈是个好医生,连她妈这点病也治不了,结果让这么一个看起来不打眼的人给治好了!”原来老太太是神医孙思邈的妈。 
  
    不大一会儿,孙思邈出诊回来了,看到他妈在挑水,大吃一惊。连忙问是怎么回事。老太太说:“都说你孙思邈是个好医生,可你连妈这点病也治不了。刚才来了一个过路人,一颗药就把我的病治好了。”于是便把刚才的事和孙思邈讲了。 
  
    孙思邈听了母亲讲的话,赶紧起身朝那个人走的方向追了过去。不一会就看见了那个人的影子,孙思邈连忙大喊:“前面那位先生停一停,我有事问你。”那个人一听,以为自己的泥丸把老太太吃坏了,人家找来了,反而走得更快了。他前面跑,孙思邈后面追。最后,这个人实在跑不动了,就想反正跑不动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就停了下来。 
  
    孙思邈追上来,连忙感谢他给自己的母亲治好了病。他这才知道自己的那个泥丸真的治好了老太太的病。他也十分好奇,就跟着孙思邈回到了老太太的家,真的看到老太太居然可以下地干活了。 
  
    孙思邈问他给老太太吃的什么药。他看到老太太反正好了,就把实话和孙思邈说了。孙思邈一听,说:“这就对了!”他问:“怎么就对了?”孙思邈说:“你让老虎吓了一跳,从胆汁里惊出了汗,这种汗就是虎惊胆。我孙思邈也知道我妈这个病就得用虎惊胆来治。可我再是神医也难找到这种东西啊!”这个人这才知道自己给孙思邈的妈治好了病。 
  
    后来孙思邈把这个人热情款待了几天,还送了一大堆礼物。再后来,两个人成了朋友。 
  
    樊宇明说:这显然是人们虚构的一则故事,这个虚构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说明这个故事还是包含着一定的道理的。神医孙思邈知道如何能治好母亲的病,可是却无法得到用来治病的药,因为这种药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需要有相当好的机缘才可能得到。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常常碰到这样的事情,许多经营管理人员清楚地了解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可就是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机缘。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做好一切基础工作,积极寻找机会。等机会来临的时候,全力以赴紧紧抓住,不能让它轻易逝去。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稍纵即逝。善于把握机遇的企业才有飞速发展的可能。 
    44.有缺陷的墙壁
  作者:樊宇明
  
  
  
   某县城在建造一座大型影院,施工队严格按照设计师的图纸及要求施工。快要完工的时候,分管副县长来施工现场视察。他对影院的外观及结构十分满意,但当他走到影院里面的时候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发现影院的墙壁凹凸不平。于是他叫来施工队负责人大骂一通,施工队队长委屈地说那是按照设计师的设计要求施工的。虽然当时设计师不在现场,副县长还是把设计师数落了一气。骂完人之后,副县长责令施工队把墙壁修改平整。
  影院如期完工,剪裁的当天影院特意引进了一部大片让群众免费观看,以庆祝影院的落成。
  观众们坐在影院里都感到十分舒适、惬意,纷纷夸赞县里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没想到电影开始上演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满大厅的回声使观众根本听不清电影里的人在说什么。结果电影还没放三分之一,观众们便再也忍受不了影院内的噪音了,纷纷逃出影院。
  县里对影院首映出现的问题十分重视,立即到省里请了专家来对影院进行会诊。当专家们一走进影院,大都明白了问题出现的原因。
  原来,问题就出现在墙壁上。声音如果碰到非常光滑的墙壁,必然会被连续地反射多次,这样满屋子都是乱哄哄的回声。如果声音碰到凹凸不平的墙壁,就会被吸收进去不再反射出来。当初设计师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故意把墙壁设计得凹凸不平。不明真相的副县长误以为凹凸不平是墙壁的缺陷而勒令施工队作了修改,最后搞得噪音满大厅。
  樊宇明说:一般人看人或看问题总是出于自己的主管好恶,于是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好的看成坏的、合理的看成不合理的等类似现象经常发生。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你想真正看出某一问题的门道来,就必须具备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否则就不要对此问题指手画脚,以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外行领导内行是很普遍的现象,因而类似“有缺陷的墙壁”这样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因而,作为领导对自己不懂或不太懂的事情作出决定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45.和女儿比赛
  作者:樊宇明
  
  
  樊宇明喜欢在外面奔波,平时在家的时间很少。送女儿去幼儿园无疑是樊宇明在家里时的一件趣事。 
  
    女儿很顽皮,每天出门时总是想方设法拖延时间。她不是不愿意去幼儿园,只是看了大人着急的样子觉得很开心。就是好不容易梳洗打扮完毕,整好书包出门以后,她依然是东张西望不用心走路。于是我只好想方设法让她加快走路的速度,否则就可能迟到。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和女儿比赛走路,规则很简单,就是看谁先走到幼儿园门口。 
  
    其实,我家离女儿要去的幼儿园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每次比赛开始,女儿便开始专心走路了,并越走越快。我呢,拿着女儿的大书包,还要注意周边车辆,保证女儿的安全。于是,前一半路程,女儿总是走在我的前面,我即使很努力地去走也跟不上她。可走了一半过后,女儿往往就慢了下来,毕竟她的体力有限。此时,我可以很不费力地跟着她了。当然,最后还是女儿先到目的地,因为在后一半的路程中,我总是假装出很吃力的样子跟在她的后面。 
  
    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有时候与人的成长历程是很相似的。企业成立之初,基本上没有什么其它负担,参与创业的人员大都情绪高涨,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大家齐心协力于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这一时期往往是企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等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企业所考虑的问题逐渐增多了,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同时企业员工个人的想法也逐渐增多。这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速度必然会放慢。此时的企业就要考虑对内、外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暂先把发展速度放在第二位,着重培养企业发展的耐力,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利于不败之地的可能。假如企业为了追求发展速度,不考虑对企业发展耐久力的培养,一味狂冲猛打,必然会引发企业内、外各种矛盾的激化,使企业因力竭而崩溃。 
  
    樊宇明说: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的,不断发展是企业保持赢利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如果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企业耐久力的培养,企业终究会因力竭而崩溃。
    46.草原王国的灾难
  作者:樊宇明
  
  连续两天的暴风雪把辽阔的大草原变成了冰雪的世界。在暴风雪肆虐的两天里,草原王国的居民们蜗居在自己的洞或窝里不敢出来,许多来不及躲避的王国居民们被冻死在了雪地里,昔日美丽的大草原变得冷酷、凄凉。 
  
    在暴风雪停止的那个早晨,王国的居民们想方设法走出被冰雪覆盖的居所,呼唤、寻找着自己走失的亲人。 
  
    在一座山包脚下,小马飞飞家族、老牛憨憨家族、小驴灰灰家族、小狗汪汪家族、小兔蹦蹦家族以及小羊莉莉家族的成员们也都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冰冷的雪地里。这几个家族的成员因为相互照应,躲避及时,没有成员在这次暴风雪中失踪。然而,此时面对着满眼的冰天雪地,大家忧心忡忡,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时候,老牛憨憨说:“我活了20多岁了,只在我很小的时候见过一次暴风雪,那次的暴风雪还没有这次大,草原上很多居民都在那次暴风雪中丧生了,幸存者中的很多也因为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没有粮食而饿死了。我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我家族的成员们把所存的一点粮食都留给了我,希望我把家族的血统延续下去。” 
  
    小马飞飞说:“虽然我们这几个家族在这次暴风雪里没有失踪成员,可是现在到处都被冰雪覆盖了,根本找不到粮草,我家的粮食只能维持两天了。看来我们虽然没被冻死,不久都会被饿死!” 
  
    听了老牛憨憨和小马飞飞的话,大家纷纷说:“那怎么办呢?”、“我家的粮食只够吃三天了!”、“我们不能等死啊!”、“想想办法吧!”…… 
  
    老牛憨憨说:“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这里!” 
  
    “对!离开这里!” 
  
    “到没有暴风雪的地方去!” 
  
    “到有粮食的地方去!” 
  
    …… 
  
    现场一片混乱! 
  
    小马飞飞说:“离开容易,可到哪里去呢?” 
  
    “往西走!” 
  
    “往东走!” 
  
    “往南走!” 
  
    “往北走!” 
  
    …… 
  
    现场越来越混乱!! 
  
    小驴灰灰看到再这样混乱下去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能拖延自救的时间,于是扯开他的大嗓门喊:“大家不要慌,也不要乱!慌乱解决不了问题。我建议我们几个家族赶紧组织一个自救委员会,由老牛憨憨做主任,各家族出一名代表做委员,集体商讨自救问题!” 
  
    小驴灰灰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大家安静了下来!以老牛憨憨、小马飞飞、小驴灰灰、小羊莉莉、小兔蹦蹦、小狗汪汪组成的自救委员会开始工作了。 
  
    老牛憨憨说:“看来离开这里是我们唯一的生路了!但是去哪里呢?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建议委员会成员赶紧走到成员队伍中调查,把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情况都摸清楚!15分钟后来这里集合!” 
  
    15分钟后,大家重新聚集到了老牛憨憨跟前。 
  
    小马飞飞说:“我家族的成员中,好多都去过北边。北边和这里一样,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而且在草原中间拉着结识的铁丝网。据说那是人类的国界!” 
  
    小驴灰灰说:“我和我家族的成员是从西边迁徙过来的,那里全是大的石头山,山上的草很少,也很少有人类活动!” 
  
    小羊莉莉说:“我去过东边,那里很平坦,水草很好,属于人类的农耕区!” 
  
    小狗汪汪说:“我也去过那里,那里的人很多!” 
  
    老牛憨憨说:“我去过南边,南边是山区,山区里树木繁盛,水草肥美,虽然有人类居住、生活,胆他们居住人数不多,也较为分散。” 
  
    了解了几个方向的实际情况后,大家开始认真分析,以决定逃难的目的地。大家认为:北面和这里一样都是草原,也一定被暴风雪袭击了,再加上有人类坚固的铁丝网,往北走是死路一条;西面虽然是山区,也没有人类骚扰,但山上没有多少草料、粮食,解决不了大家的实际困难;东面虽然水草肥美,但人类活动频繁,同时又是平原,大家没有躲避的地方,虽然能解决粮食问题,但面对贪婪的人类,大家会更不安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南面的大山里草木繁盛,虽有人类活动,但较为分散,而且有大山做掩护,安全问题不用考虑。同时人类在山里从事种殖业,作物秸秆可以作为大家的补充食物。 
  
    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向南走。根据老牛憨憨的介绍,往南走到山里大概有近七天的路程。大家又统计了各家族库存的粮食,发现只够维持四天的需求,于是委员会决定把粮食集中起来,按实际数量每天按计划供应。 
  
    一切准备就绪后,老牛家族、小马家族、小驴家族的成员把粮食背在身上,大家走上了南下之路。可刚出发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因为积雪太深,老牛家族、小马家族、小驴家族成员行走不成问题,可小狗家族、小羊家族、小兔家族成员每走一步都是很艰难的。照这样的速度,20天也到不了山里。 
  
    于是委员会决定停下来商讨一个可行的办法。最后小狗汪汪出了个主意,他说:“我们可以用树枝做成雪橇,个头小的成员可以坐在雪橇上,粮食也可以放在雪橇上,就是要辛苦个头大的朋友们拉雪橇了!” 
  
    听了小狗汪汪的建议,大家都觉得是个好办法。于是大家找来树枝,用小马家族多年积攒下来的马尾毛扎起来,做成雪橇,把粮食放在雪橇上,小动物们也坐在雪橇上,老牛憨憨家族、小马飞飞家族、小驴灰灰家族的大力士们拉着雪橇,一路小跑向南走去。 
  
    …… 
  
    樊宇明说:“最后,草原王国的成员们成功地来到了南面的大山中,当然中间还有很多故事发生,但他们终于躲过了暴风雪带来的灾难,来年开春,他们又成功地返回了草原。在这次迁徙过程中,大家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呢? 
    47.一个黄羊王国的覆灭
  作者:樊宇明
  
  
  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有野马、野牛、野驴、野羊、狼、狮子等等,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一个黄羊王国。黄羊王国的成员们大都体格强健、机警灵敏,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躲避狼群、狮子的追捕,也才能在与其他动物或其他黄羊群体争夺领地的战斗中获胜。因而,对于这个黄羊王国来说,这片草原处处存在着危机,于是这个王国的所有成员每时每刻都保持着高度警觉的状态,随时准备对付猛兽们的追捕,也随时准备为保卫自己的领地而战斗,同时还要面对草原上瞬息万变的恶劣天气。就是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中,这个黄羊王国不断壮大,成为草原上最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有着极强的团队精神及战斗力,有时就连一些小的狼群或独行的狮子见了他们也要躲避。然而,即使他们的力量再强大,也毕竟都是黄羊,草原上的战斗随时都可能发生,黄羊王国的成员们自然也随时面临着伤亡。强者生存,这在草原上是极正常的事情。 
  
    在一次对付狼群的战斗中,黄羊王国的老国王为了保护王国成员牺牲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国的王位。新国王继位以后,还是久久不能从失去父亲的悲哀中解脱出来,同时他也不想再看到王国的成员丧生在狮子与狼们的口中。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新国王决定带领王国成员离开这个地方。在仔细的考察与打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块自认为理想的生活之地。这里三面环山,草肥水美,而且没有猛兽出没。于是,黄羊王国便举国迁移到了这个地方。 
  
    新的领地的确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同时也没有了狼群与狮子们的骚扰。黄羊王国的成员们在这里平静地生活着,再不需要为躲避追捕而奔跑了,也不需要为争夺领地而战斗了,再加上水草肥美,大家不需要走出多远就能吃得饱饱的,慢慢地成员们一个个变得肥嘟嘟的,失去了以前的强健与灵巧。看着大家悠闲、富足的生活状况,黄羊王国的新国王不由得为自己的决策而喝彩。 
  
    转眼进入了冬天,黄羊王国还储存着足够的粮草,看来过一个富足的冬天也是没有问题的。进入深秋,草原上突然下起了暴风雪。连续三天的暴风雪吧大地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厚厚的积雪及强劲的西北风使草原变得寒冷起来了。按说这样的暴风雪在草原上不是最大的,凭着黄羊王国的成员们以前的体力状况,这点暴风雪根本算不上什么。可黄羊王国成员们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远不如从前了,一个个肥嘟嘟的身体在雪地里行走一步都难,想逃出这冰天雪地根本是妄想。那个曾经浩浩荡荡奔跑在草原上的黄羊王国,在一场并不太大的暴风雪袭击下彻底覆灭了。 
  
    樊宇明说:黄羊王国覆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或危机状态,其活力是最强的,同时也是最具创造力与战斗力的。一但处于和平、安逸状态,其活力及战斗力就会大大降低,其创造力也会大大减弱。此时,就离彻底衰落不远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反而会在拥有绝对市场优势的情况下会被突来的危机所击倒。竞争与危机并不可怕,竞争与危机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 
    48.换门的启示
  作者:樊宇明
  
  
  小王住在一个老式的住宅楼里,夜间没有值班守夜人员。近日,附近经常发生住户楼下的杂物间被盗的现象。小王所在的住宅楼每户在楼下也都有一个杂物间,平时大家除了放放自行车、摩托车之外,也不放什么其它值钱的东西。因为是老住宅楼了,杂物间的门大多锈蚀得基本上失去了防盗的功能。附近频繁的偷盗现象虽然还没有波及到小王他们的这栋楼,但为了防患于未然,大家纷纷开始换门。把锈蚀得不像样子的门换成结实、美观的防盗门。 
  
    邻居们也劝小王赶紧把门换掉,小王说:“是要换的!不过要过几天。我家开支是有计划的,最近先要给我老婆买一辆电动车,等过几天发了工资就可以换门了。” 
  
    就这样,等大家的门都换完了,小王的电动车也买回来了。因为小王住六楼,只能把电动车放在楼下的杂物间内。为了保险,小王还在那个锈蚀得一塌糊涂的门上加了一把锁。 
  
    第二天早晨,小王下楼发现杂物间的门被撬了。说是“撬”,其实也不能叫撬,人家根本就没用撬锁,而是把整个门从门框上掰了下来,新买的电动车不见了。 
  
    当天,小王就把门换了。 
  
    樊宇明说:其实在我们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这种“亡羊补牢”的现象很频繁。许多企业认为自己各项工作的计划性很强,把计划当作规范管理的法宝,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教条。其实,科学的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加以修改。任何工作计划的制定都要考虑到突发性情况的存在,也就是说计划本身就要具备应变性。 
    49.小兔蹦蹦家的积水
  作者:樊宇明
  
  
  有一天清晨,草原上下起了大雨,不一会儿地上就有了积水。刚刚起床的小兔蹦蹦发现自己家里也有了积水,于是找来工具往外排。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水越排越多。小兔蹦蹦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去找邻居小羊莉莉来帮忙。 
  
    小羊莉莉冒雨来到小兔蹦蹦家,围着小兔蹦蹦的房子转了一圈,发现北面墙角的地方有一个洞,小兔蹦蹦家里的水就是从那个洞里流进来的。于是小羊莉莉和小兔蹦蹦一起先把墙角的洞堵了起来,把流入小兔蹦蹦家的水源切断了,然后很快就把屋子里面的水排了出去。最后,他们还用石块和土对房子进行了加固。 
  
    忙完这些,看着结实、干净的房子,小兔蹦蹦开心极了,对小羊莉莉连声说着:“谢谢!谢谢!” 
  
    小羊莉莉对小兔蹦蹦说:“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是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的。” 
  
    听了小羊莉莉的话,小兔蹦蹦惭愧地低下了头。 
  
    樊宇明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经常出现像小兔蹦蹦这样的“白忙乎”现象,这也正如小羊莉莉所说的“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因此,遇到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不仅越忙越乱,还会贻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 
    50.一只打死狼的羊
  作者:樊宇明
  
  小羊丁丁体格健壮,一心想“出羊头地”。 
  
    一天,他离开自己的家,独自到草原深处去转悠,不想被一只饿得半死的老狼发现了。 
  
    小羊丁丁发现一只老狼在跟踪自己,吓得赶紧就跑,老狼在后面紧紧追赶。 
  
    最后丁丁实在跑不动了,就躲在了一块儿大石头后面。 
  
    老狼看到小羊丁丁躲在了大石头后面,便加快速度向小羊冲去。 
  
    没想到老狼冲到大石头跟前再也收不住脚了,一头碰到石头上,碰死了。 
  
    小羊丁丁听到“嘭”的一声后便没有了动静,打着胆子从石头后面转了出来。 
  
    他看到老狼爬在石头跟前不动了,就用自己的角使劲地戳老狼的头,老狼还是不动。 
  
    小羊丁丁看到老狼死了,开心极了,大声地叫着:“我打死了一只狼!我打死了一只狼!” 
  
    正好当时有一群羊在周围活动,这群样受尽了狼的欺负,对狼恨之入骨,听到有一只羊在喊打死了一只狼,大家高兴极了,纷纷聚拢到小羊丁丁周围。小 
  
    羊添油加醋地讲述自己如何与老狼搏斗,又是如何用自己锋利的角戳死了老狼。 
  
    听了小羊丁丁的讲述,大家对丁丁崇敬万分,兴高采烈地把小羊丁丁和老狼的尸体抬回了羊群的住所。 
  
    当晚,这群羊的头羊主持了盛大的庆祝晚会,并当场聘任小羊丁丁为本羊群“打狼总监”。 
  
    小羊丁丁兴奋地接受了聘任,同时为自己终于有机会“出羊头地”而得意洋洋。 
  
    羊群因为有了小羊丁丁这位打狼英雄作打狼总监,在行动上再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了,谈论起狼来也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有时候甚至还敢主动向狼群活动方向靠拢。 
  
    附近的狼群也发现了羊群最近有点不把他们狼当回事的样子,派员仔细打探之后,了解到了羊群新聘了一位打狼英雄做了打狼总监,而最近也确实有一只老狼被一只羊打死了。 
  
    打探到的消息使狼群内部产生了较大混乱,有狼甚至建议狼王带领大家离开这片草原,另外寻找新的居所。 
  
    狼王觉得狼群在这片草原上叱咤风云多年,就这样离开实在有点窝囊,于是决定留下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狼王在观察这段时间里,再没有冒然组织对羊群的进攻,于是羊们更加确信是狼们害怕了,进一步提高了小羊丁丁的崇敬和信任。 
  
    狼王在对羊群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羊群并没有什么其它特别的举动,狼的本性使他早已厌倦了这种窝窝囊囊的生活,他决定组织对羊群的进攻。 
  
    狼王的建议一经提出,狼群中便有狼提出反对,他说:“那个打狼总监不能小瞧啊!” 
  
    狼王说:“狼就是狼,羊就是羊!做狼做到连羊都害怕,还有什么意思!” 
  
    听了狼王的话,群狼都觉得有道理,大家纷纷表示要为了狼的尊严而战。 
  
    于是,狼群开始向羊群实施包抄…… 
  
    当负责警戒的羊跑来向头羊报告狼群的动向,希望头狼组织大家逃跑的时候,小羊丁丁说:“没有关系,有我在呢!” 
  
    听了打狼总监的话,头羊放弃了组织逃跑的念头,与群羊一起站在草坡上向远处的狼群眺望。 
  
    狼群的速度很快,转眼就到了草坡下,头羊希望小羊丁丁马上组织反击,却发现他的打狼总监早已不知去向了。 
  
    发现势头不对,头羊马上命令羊群撤退,可为时已晚,窝囊了很久的狼们此时群情激昂,以无法阻挡的气势与速度冲进了羊群。 
  
    没多久,战斗结束了,群羊除小羊丁丁提前逃离外,其余均丧生狼口。 
  
    据说,小羊丁丁逃出后,修改了自己的简历,除“打狼英雄”的身份之外,又增加了这样一条经历:在某著名羊王国担任过“打狼总监”一职,任职期间组织了大规模的羊对狼的战争。 
  
    凭此简历,小羊丁丁顺利受聘到另一个羊群担任了头羊助理的职务。 
  
    樊宇明说:羊就是羊,狼就是狼!一次偶然的事件并不能改变羊与狼的本质。羊群把发生在小羊丁丁身上的偶然事件当成了必然,最后导致整个羊群的覆灭。在我们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51.落选
  作者:樊宇明
  
  丹丹与佳佳大学毕业后同时应聘到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 
  
    丹丹聪明、漂亮,办事能力很强,却高傲、冷漠,目中无人,根本看不起一起工作的同事。许多时候,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不惜对其他同事采取一些不友好的手段,因而虽然她的业绩在销售部门遥遥领先,但却把自己孤立在集体之外。 
  
    佳佳随和、活泼,与每一位同事都相处得很好,就连丹丹在这方面也说不出佳佳什么来。可佳佳在工作上总是粗枝大叶、丢三落四,业绩老也上不去。 
  
    年底,公司准备在销售人员中选择一人担任公司的销售总监,丹丹和佳佳都报了名。 
  
    总经理看了两个人的业绩,首先把佳佳的名字划掉了,业绩不突出自然不能胜任销售总监一职。 
  
    其实总经理早就注意丹丹了,她的业绩实在太突出了,总经理内心认为丹丹是销售总监的最佳人选。 
  
    于是总经理便决定针对丹丹在全公司进行一次民意测验,可测验的结果令总经理大失所望。 
  
    丹丹也落选了。 
  
    樊宇明说: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整个团队的力量,一个最优秀的团队才可能产生最优秀的个体。即使你有再好的业绩,如果把自己独立于团队之外,团队也会把你抛弃!
    52.周老板的变革
  作者:樊宇明
  
  
  一个姓周的朋友开了一家公司,公司的主要职员基本上都是当时和他一起创业的弟兄。正是这帮弟兄不计报酬、忘我工作才使企业发展到今天。现在企业上了规模、有了良好的效益,可当时与周老板一起创业的这帮弟兄的工作热情却明显减退。他们自认为是公司的元老,颇有一点倚老卖老的样子。 
  
    看到居于公司关键岗位的兄弟们这种状况,考虑到企业的前途,周老板决定招收大学生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及员工整体素质。可招收了几批大学生,最后还是一个也没留下。至于大学生因为什么而离开,周老板是心知肚明的,但他实在不想伤害与这些公司元老们的感情。 
  
    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周老板想到了一个办法。首先,他亲自挑选了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并把他任命为自己的助理。助理刚上任,元老们便自发地组成了一个联合体,给这位年轻的主力施加压力。周老板呢,却专门把最难办的事情交给这位助理去办。而且都是在公开的场合给这位助理安排工作,如在集体办公区或公司工作会议上为助理安排工作。周老板给助理安排这些高难度的工作让元老们暗自偷笑,认为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小子便会自动滚蛋。 
  
    让这些元老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年轻的助理不但没有很快就滚蛋,而且因为每一件事情都干得非常完美被老板提升成了副总经理。这位年轻的副总经理越来越能干,周老板明显变得轻松起来了,而且在这位副总经理的组织下,又一批新的大学生进入了公司。此时,这些元老们开始感到了压力,都感觉到如果不去努力工作,很可能会被这位年轻的副总经理拿下,于是都逐渐努力起来了,创业时的热情重新回到了他们身上。 
  
    周老板的变革成功了!每当周老板想到这件事情,都会露出神秘的微笑。其实周老板新任命的助理并不是一开始就那样能干,而是在周老板给他安排每件事情以前,周老板自己都做好了工作,新来的助理只是去简单的办理一下手续而已。每次助理完成任务回来以后,周老板都要在公开场合赞美助理一番,如“这么复杂的事情,这么快就办好了?”、“没想到你能把事情办得这么完美!”、“这事情我估计成不了了,你居然办成了!”等。正是在周老板亲自连扶带赶的帮助下,这位助理的工作能力、交际水平才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不得不令那些元老们心服口服。 
  
    樊宇明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周老板的确实我的一个朋友,而他的那位助理就是我的弟弟。周老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既培养了人才,又改变了公司的工作作风,同时还没有影响自己与那帮兄弟的感情,可谓一举多得!现在,很多企业经营者都觉得很忙、很累,其实都源自于“事必躬亲”。老板的事必躬亲不仅会使自己感觉很忙、很累,而且也会大大降低职员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创造条件,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员工提供一些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不仅会使员工迅速成长起来,也会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53.小兔收萝卜
  作者:樊宇明
  
  
  几只爱吃萝卜的小兔在草原上开垦了一块土地,种了好多萝卜。到了收获的季节了,他们的朋友小羊和小牛用他们尖尖的角帮小兔们把萝卜从地里刨了出来,然后小羊和小牛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几只小兔看着那一大堆红红的萝卜,心里乐开了花。眼看就要下雨了,几只小兔决定自己把萝卜收回驻地。 
  
    小兔甲试了一试自己一次可以抱两只萝卜,于是便每次抱着两只萝卜往返于萝卜地与驻地之间。虽然有点吃力,但他还是越干越起劲。 
  
    小兔乙找来一根绳子,把五个萝卜捆在一起,然后背着向驻地走去。虽然背了五个萝卜,可他的速度一点也不比小兔甲慢。 
  
    小兔丙找来一根扁担,用绳子把萝卜捆好,前面五个,后面五个,走起来比小兔甲和小兔乙都快。 
  
    小兔丁和小兔戊找来一只筐,装了慢慢一筐萝卜,足有三、四十只,然后两人抬着筐向驻地走去。 
  
    樊宇明说:同样都在努力工作,可五只小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却有显著的差别。因为工作方式的不同,有人虽然看起来忙忙碌碌,工作却难见成效;有人虽然显得悠闲,却是成绩显著。好的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团队的合作效率明显高于相同个体劳动成果之和。因而,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切不可以忙闲论英雄。
    54.狮王争霸
  作者:樊宇明
   这是一片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生活着很多动物,有凶猛的食肉动物,有机敏的食草动物;有飞禽,也有走兽;有陆生的,也有水生的。大家共处于同一片草原,以“弱肉强食”为基本原则的食物链在这片草原上依然很完整,弱者时时都存在被强者吞食的危险,但长期的共存使每一种动物都具备了独特的生存本领。这些动物或群居,或独行,虽然弱者成为强者美餐一类事件随时都在发生,但每一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在外人看来这片草原还是十分宁静、和谐的。
  
    一群狮子以其个体的凶猛及群体组织的紧密纵横于这片草原上,俨然是这片草原上最强大的群体,几乎草原上所有的其它动物都可以作为它们的食物。因而这片草原上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逃避狮子捕猎的本领,最终被狮子猎杀的都是各个动物群体中的弱者。当然草食动物对付其它肉食动物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办法,同时在一些个体被猎杀的同时,许多新的个体也在不断诞生。在这种生命循环的过程中,草原上每一个动物群体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中不断强大起来。
  
    当然,在猎物们不断变得强大的同时,猎手们也在同步提高,否则它们猎获食物的机会就会减少,物种种群数量便会逐渐减少。猎物们为了不被猎获而提高自身素质,猎手们为了不被饿死而提高自身素质,它们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保住自己的生命。不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再没有其它任何因素比“保命”更具有激励作用了。
  
    为了“保命”,草原上的所有动物群体都在努力提高每一个个体乃至群体的力量。于是,在大家共同提高的基础上,草原上所有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素质都在提高,草原的生态依然是平衡的、和谐的。而居于草原霸主地位的狮子们也不想打破这种平衡,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它们的食物来源就有了问题。为了保持充足的食物来源,狮子们甚至希望草原上其它动物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大,因为狮子们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为了狮子群体永远食物无忧,这群狮子的领头狮—狮子王给所有的狮子定了一条规矩,就是狮子们在捕猎的时候不准捕杀幼小动物,不准捕杀怀孕的动物。当然那些特别健壮的动物是很容易逃脱狮子们的追捕的,也就是说狮子王只允许大家捕杀老、弱、病、残的动物作为食物。这就为这片草原上的动物居民们能相对和谐地共同生活奠定了基础。
  
    按照狮子王的设想,根据它们这一狮群个体增长速度及草原上其它动物的增长速度来看,这片草原维持几十年的生态稳定状态是没有问题的。至于随着动物数量的增加引起的草原退化以及食草动物的增加与草原相对退化引起的生态失衡,需要到几十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在这几十年的时间内,大家再慢慢想办法。
  
    总之,现在的草原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与和谐!这是狮子王始终引以为自豪的事情。每当狮子王逡巡于草原上的时候,它都会被自己精心设计与维护的这种和谐而感动。
  
    然而没过多久,这片草原的和谐与平衡便遭到了破坏。这一破坏并不是来源于草原内部,而是来自从另一片草原上迁徙来的一个数量较大的狮群。这个狮群本来是另外一片草原的霸主,结果因为无节制的滥捕滥杀,使那片草原上的其它动物们死的死、逃的逃,所剩无几了。眼看着草原上动物群体的衰落,已经无法满足狮群的食物来源了,于是狮群几经周折来到了这片草原上。
  
    外来狮群的入侵,使草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这些早已饿极了的狮子们一进入新的草原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捕杀,草原陷入了一片血腥之中。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同一片草原上也绝对不能容纳两个狮群,外来狮群的入侵使土著的狮子王大为恼火。眼看着昔日和谐的草原将要毁在入侵者的淫威之下,土著狮子王开始寻找对策。如果凭土著狮群的实力与入侵者硬拼,也顶多打个平手,这样下去两败俱伤,狮子可能会在草原上消失。唯一的办法是狮群联合草原上其它动物群体共同抗击入侵者。可是,平时草原上几乎所有的其它动物群体都把狮群看作是自己最强大的敌人,此时狮群想联合大家共同抗击入侵者,狮子王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当狮子王一筹莫展的时候,有负责警戒的狮子来报,说草原上的其它动物派代表来见狮子王,希望就共同抗敌事宜进行磋商。听到这一消息狮子王异常兴奋,看来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即使是平日的敌人也有合作的可能。
  
    其它动物们派来的代表是猎豹、狼、野马、野牛及黄羊家族的代表,为了每一个种群的利益,这些动物们已经走到一起了。商谈在十分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狮子王还是第一次与其它动物们进行这样的交流,狮子王的才华和智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根据狮子王的提议,与会代表一致同意由狮群、豹群、狼群、野牛等草原上凶猛善战的动物组成一道屏障,将草原上的弱小动物们与入侵狮群隔离,使外来狮群失去食物来源,等其战斗力衰退殆尽的时候,大家在狮子王的指挥下发起总攻,一举消灭入侵者。在此期间各动物群体要依据食物链的规则,逐级提供食物。
  
    为了共同的目标,昔日的敌人走到了一起,共同组成的战斗集体开始运转了。
  
    等入侵狮群发现草原动物们的异动时,一道坚固的屏障割断了它们与草原弱小动物们接触的机会,它们失去了唾手可得食物来源。面对草原上以土著狮群为先锋的凶猛动物们组成的屏障,它们只能远远地观察,等待时机。然而土著狮子王根本不给它们留下任何漏洞,入侵狮群在饿了好几天后,终于忍不住向草原动物发起了进攻,“以逸待劳”的草原动物们很快就击溃了入侵者的进攻。
  
    入侵者的几次主动进攻被打败以后已经损失过半,剩余的狮子们也都饿得半死,入侵狮王的指挥也已经失灵了。此时,土著狮子王发动了总攻的命令,草原动物们群情激昂,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全歼了入侵者。
  
    之后,草原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弱肉强食”依然是在草原上生存的最基本的总则。狮子还是狮子、狼还是狼、羊依然是羊……
  
    樊宇明说:我也不去讲述这则故事的寓意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大家读了这则故事有什么感触?希望大家能就此故事进行讨论!
     55.两根木头
   作者:樊宇明
   一家大户人家在盖房,各种材料堆放在工地前面的空地上,两根木头被并排放在一个角落里。 
  
    两根木头一根是杨木,一根是松木,都很粗大,而杨木看上去更加粗大、光滑一些。 
  
    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木突然说起话来了,他对松木说:“老弟!我们生长多年,终于成材了。看我这粗大的体型一定是主梁!你呢?虽然瘦小了一些,最不济也是一根柱子!” 
  
    松木说:“付出总有回报,努力和汗水都不会白费!” 
  
    这天夜里,两根木头都为自己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激动的一夜未睡。 
  
    第二天早晨,两个工匠来选木料,师傅敲敲松木说:“这根做主梁!” 
  
    又看看那根粗大的杨木说:“这根做个拴马桩子吧!” 
  
    于是徒弟便用笔在两根木头上分别标上了“主梁”、“拴马桩”。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木又开始说话了,他十分气愤地对松木讲:“兄弟!那个匠人肯定是瞎了眼,你那体格做了主梁,而我这么粗大威武竟让我去做拴马桩子!” 
  
    松木说:“孩子!别看我没有你粗大,我已经有上百年的年龄了,而你却只生长了十几年。我生活的大山里风大、缺水,环境恶劣,我们每年只能生长那么一点点,但我们没生长一点都是紧密、结实的。你生活在水源和养料都十分丰富的河湾里,十几年的工夫就长得比我粗大了。但是孩子,你的身体是虚的啊!根本无力承担主梁的责任,能做好一根拴马桩已经不错了,你的很多同伴只能当柴烧!” 
  
    听了松木的话,杨木惭愧得再也没说话,下决心要做好一根拴马桩子! 
    56.两支救援队
  作者:樊宇明
  
  某地发生地震,各地的救援队伍纷纷赶到地震灾区实施救援。甲救援队由一名专家和19名普通救援队员组成;乙救援队由5名专家和15名普通救援队员组成。 
  
    甲、乙两支救援队几乎同时到达灾区,同时展开了救援行动。在巡查过程中两支救援队分别在两处废墟中发现了生命的迹象。两处废墟结构、堆积情况基本相同,生命在废墟下面的具体情况也基本相同。 
  
    救援队甲的专家在仔细分析废墟结构后,立即组织队员从正面开始挖掘。几个小时后,队员们终于挖通了一个生命存在空间的一个小缺口。这个缺口虽然能够与被困者进行交流,但从这个缺口无法把被困者救出。于是队员们从缺口将水和食物递送给被困者,并鼓励被困者一定要坚持住,相信大家一定能把他救出。专家仔细观察了挖通缺口的结构,认为这一缺口如果进一步扩大便无法承担堆积在上面的建筑废料的重量,很可能引起塌陷。专家快速巡视了一下整个废墟的情况,决定减轻压在上方的重量后,再扩大挖开的缺口。作出决定后,专家立即组织队员清理废墟顶端的建筑塌陷物。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顶端的堆积减少了一半。专家认为已经可以扩大挖开的缺口了,队员们立即动手扩大缺口。不久,被困人员被从缺口处解救出来了,队员们齐声呐喊庆祝。被困人员被运到安全地带不久,余震发生,废墟重新塌陷。 
  
    救援队乙的专家们发现生命的迹象后,也都立即对废墟的堆积状态和支撑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经过观察和分析,一位专家认为应该从正面打开缺口,解救被困者。他的话一出口,马上受到另一位专家的反驳,这位专家认为,从正面打开缺口上面堆积的重量很可能重新塌陷下来,他主张先从废墟顶上的堆积物开始清理。第三位专家认为废墟顶上堆积物较厚,从顶上清理需要较长时间,废墟内生命很可能坚持不住,还是应该从正面清理。第四位专家认为应该从左侧面开始挖掘,第五位专家认为应该从右侧面开挖……在专家们侃侃而谈、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救援队的救援人员着急地等在旁边,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工作。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专家们经过争论终于统一了意见,并作出了大家都认为科学的救援方案:先从正面开始挖掘,挖一小洞与被困者联络,并给被困者传送食物和水;移除废墟顶端一部分重压物,减少因正面洞口扩大而引起塌陷;然后继续扩大正面洞口。方案出来后,队员们立即投入工作。方案应该说是很科学的,实际的挖掘情况证明了专家们方案的正确性。当方案第二步完成,正准备进入第三步,扩大正面开口的时候,救援队甲已经成功地把第一位被困人员解救出来了。当救援队乙正在继续扩大正面开口的时候,一次强烈的余震使整个废墟进一步坍塌,好不容易挖出的通道被堵死了。好在通过联系,救援队发现被困人员没有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救援队的专家们只好重新制定救援方案…… 
  
    在救援队乙解救出第一位被困者时,救援队甲已经开始解救第四位被困者了。 
  
    樊宇明说:同样人数的两支救援队其工作效率有着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队专家人数不同。甲队只有一个专家,专家的意见就是队员们行动的指南;乙队有五位专家,对于队员们来说,五位专家都是首脑及人物,因五位专家意见不同,队员们觉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及至专家们意见统一了,最佳的救援时间已经失去。要想打造一个成功的团队,切记团队当中的首脑人物不能太多,否则争论、扯皮现象将层出不穷,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57.坐冷板凳的投球高手
  作者:樊宇明
  
  小王是校篮球队队员,他的投球技术很好,整个球队没有人能超过他。按理说凭小王这样的条件,理所当然是球队的主力,可事实上在球队进行比赛的时候,小王往往是坐冷板凳的观战者。因为从教练到队友都不欢迎他上场,他的投球技术只能在平时训练时发挥一下。 
  
    造成小王时常坐冷板凳的原因不在教练,也不在队友,而在于小王自己。原来,小王打球时有一个毛病,就是自恃投球技术高超,不管在什么位置得到球,他总要想方设法自己投球。可他的带球、运球技术实在不怎么样,所以小王在不适合投球的位置得到球的时候,十有八九要丢掉。为此,球队的队员们曾经常提醒小王要注意配合,小王却认为队友们是在嫉妒他的投球技术而不屑一顾。教练想尽办法想纠正小王这一缺点,可费尽心思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教练和队友们在重要比赛的时候,只好让小王坐冷板凳了。 
  
    樊宇明说: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提倡大局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如果队员们为了自己出风头而一味地自我表现,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输球。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只有在于队友紧密协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有效地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也只有这样,团队的共同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还是那句话:在优秀的团队中才能产生优秀的个体。 
    58.游泳健将之死
  作者:樊宇明
  
  在樊宇明的家乡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东边有一个不太大的水库,水库基本呈圆形,水面平静,酷似一面巨大的镜子被放在小山脚下。每到夏天,水库边上便聚集了许多游泳的人。不过水库很深,很少有人敢到水库中心去游泳。 
  
    在水库的西北角上,常年停放着一只小铁船,那是水库管理员清除水面垃圾用的。上初中的时候,这个水库真的是我们的乐园。夏天游泳、钓鱼,冬天滑冰。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甜言蜜语哄得管理员用小铁船载了我们到水库中间去飘荡一会儿。 
  
    有一年盛夏的一天中午,水库边上来了几个小伙子,其中一位是自治区游泳比赛的亚军。他们来到水库边跟管理员借了小船,一直划到了水库中间。看着那平静的水面,那位游泳健将再也忍不住了,要下水畅游一番。只见他脱掉外衣,着泳裤站在船头,一个鱼跃没入水中。他那漂亮的入水动作赢得岸上闲逛、水库边上戏水的人们一片喝彩。小伙子入水之后,很久没有露出头来。开始大家以为他在潜水,喝彩声不断响起。慢慢的,大家觉得不对,开始有人惊呼怕是小伙子出事了。 
  
    后来,等小伙子被打捞起来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他的身体被水面下的水草紧紧地缠住了。一个游泳健将的生命就这样被一片平静的水面吞没了。 
  
    樊宇明说:凭着小伙子的游泳技术,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搏击也不一定会这么轻易地丧命,然而一潭看似十分平静的水却让小伙子鲜活的生命停止了。究其原因,暗藏在水面下的水草就是罪魁祸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你死我活的竞争是很正常的现象。许多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奋勇搏击,虽处风口浪尖却显得游刃有余。可偏偏会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忽略平静中蕴藏着的巨大危机,从而铸就永久的痛!因而,我们时时要记住波涛汹涌不一定是最危险的时候,平静中蕴藏的危机才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59.断指
  作者:樊宇明
  
  一将军沙场战败,立志雪耻,断指为誓。只见手起刀落,“咔”的一声,左手小指应声落地。 
  
    一壮士为报世仇,断指为誓。只见手起刀落,“咔”的一声,左手小指应声落地。 
  
    一赌徒输光家产,众叛亲离,幡然悔悟,立志戒赌,断指为誓。只见手起刀落,“咔”的一声,左手小指应声落地。 
  
    ...... 
  
    在许许多多的英雄断指故事中,首先牺牲的便是小指,在没有小指可断的情况下,其它的手指才有被断的风险。 
  
    小指的命运如此不济,其原因不在断指者,而在小指自己。在人的手指当中,小指的作用最小,平日只能干干挖鼻孔、掏耳朵的小事,断了小指对手的功能影响不大,因而碰到需要断指,首选小指。 
  
    樊宇明说:职场竞争如同断指一样,首先被断掉的必然是价值最小的。一个人如果不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断掉,就必须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价值。 
    60.宿舍楼的门
  作者:樊宇明
  
  上大学的时候许多男同学都喜欢足球,那时学校的条件没有现在好,学生在校内很难看上电视,在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同学们都想方设法跑到校园外面去看电视,于是每天晚上晚归的同学就多了一些。我本身不大喜欢运动,但喜欢凑热闹,我也就成了晚归学生里面的一员了。那时学校对宿舍楼管理很严格,到了时间宿舍楼的楼门就锁上了。晚归的同学想进门需要费不少口舌、说不少好话向管理员求情,并作出绝不再犯的承诺才能进去。好在我们那座楼的学生不需要这么麻烦,因为我们那座楼的楼门上坏了一块玻璃,坏了之后就没有再换,只是用几根木头把原来装玻璃的地方加固了一下。上学时大家体型保持的都还不错,特别发福的同学基本上没有,大家都能从楼门坏了玻璃的地方钻进去。每天看完电视后,我们都从这个门钻进宿舍楼,自以为管理员不知道,心理面都沾沾自喜。 
  
    有一天看完电视又很晚了,早过了锁楼门的时间。于是大家都开始熟练地爬门了,等我们进去以后,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在爬门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下来,生气之下便用拳头砸门。这一砸奇迹发生了,门开了。我们一看,原来门根本就没锁。第二天我们才知道,世界杯开始的几天门的确是锁上的,后来管理员看到晚回来的同学多就推迟了锁楼门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爬了很长时间根本就没锁的楼门! 
  
    樊宇明说:习惯与经验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从而形成思维定势。人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其言行就会顺着思维定势走下去根本不考虑换个方向、换个角度去看问题。这是很多人、很多组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地抑制着创造力及创新精神的发挥,是一种十分难治的“顽症”!最有效的防御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61.和大拇指学管理
  作者:樊宇明
  
  人的手指中哪个手指应该是老大? 
  
    答案很明确,必是“大拇指”无疑。 
  
    大拇指之所以能够成为老大,不是因为其长得粗大,也不是因为其排在手指的第一位,而是因为大拇指其它许多特征使大家不得不承认其老大的地位。 
  
    首先,大拇指虽然独处一隅,从不与其它手指站在一列,但其与其它任何手指都能保持和睦的关系,这是其它手指做不到的。 
  
    其次,在工作的时候,大拇指可以和任何其它手指合作,就连平时作用不大的小指,在与大拇指合作的时候也可以干许多事情。 
  
    另外,大拇指谦逊、随和,从来不主动表现自己,也从不去争取戒指之类的东西以表现自己。 
  
    还有,大拇指不干活儿的时候,总是在地头沉思,只有在表扬别人的时候才挺起胸膛。 
  
    失去大拇指的时候,其它手指的做事能力和做事效率会明显降低。是大拇指使所有的手指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 
  
    大拇指作为手指中的老大,当之无愧! 
  
    樊宇明说:从大拇指的身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学到一些做领导的技巧? 
    62.山路行车
  作者:樊宇明
  
  樊宇明在一家公司负责销售工作时,经常一个人在全国各地走来走去拜访客户,云、贵、川一带的山间公路给樊宇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许多的山间公路都很窄,一部车行驶稍有余,两部车是根本无法并列行驶的。每隔一段距离,公路边上便突出一块平地。这块平地便是汇车时,避让车辆临时停车的地方。假如驾驶员远远看见对面有车过来,该避让的车辆便在就近的突出平地上把车停下来,等对面车辆驶过后再上路继续行驶。 
  
    这样的路,樊宇明走过很多次,很少有堵车的情况。刚开始樊宇明实在搞不清为什么有的车会主动避让,有的车却一直开过去。后来才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了其中的奥妙,那就是常走这种路的驾驶员都知道一个规矩,当需要汇车的时候上坡的要给下坡的让路;小车要给大车让路;空车要给重车让路;货车要给客车让路。每一位驾驶员都按这个规矩行车,汇车时该让路的一方自然就主动让路了。因为大家都严格遵守这一规定,所以即使路很窄也几乎没有堵车的现象。 
  
    樊宇明说:规矩、制度或程序的制定,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或做事的程序,避免矛盾产生的。就拿一个企业来说,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规定了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的职责、办事方针、原则、标准,假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本身没有冲突,大家都能按规矩、制度或程序办事,企业的内、外矛盾就会大大减少,工作效率会大大加强,内耗也会降低到最低程度。目前,国内针对企业管理有很多规范化的模式,这些模式大多脱胎于世界著名企业,都有着成功的先例。就制度本身来说本来很难分辨出高下,但他们在中国的企业实施时却很难见到实际的成效,究其原因不在管理制度本身,而在于制度的执行者不能或无法按制度去行事。其实管理的真谛很简单,那就是:有制度、有规矩、有程序就要严格按制度、规矩、程序行事;如果制度、规矩或程序真的无法实施,那就去修改直到其可行。 
    63.掉进陷阱的老狼
  作者:樊宇明
  
  一只老狼外出觅食,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枯井里。井挺深,井壁也很滑,老狼拚命地往上跳想爬出枯井,可总是差那么一截。精疲力尽的老狼只能蹲在井底,伤心地呜咽着。它回想自己的一生,凭自己强健的体魄和无敌的智慧纵横于这片山林,没想到居然会葬身在这么一口黑咕隆咚的枯井里边。它越想越伤心,不由得大声嚎叫起来了。 
  
    老狼的嚎叫声惊动了在不远处吃草的两只山羊。起先,它俩被吓了一大跳,慌忙向远处逃去。后来,它们听出老狼的嚎叫声中没有了平日的威风和霸气,有的是伤心和绝望。于是它们大着胆子向嚎叫声传来的方向走去,发现声音是从一口枯井里传出来的。 
  
    两只山羊看到老狼蹲在枯井里绝望的样子开心极了,它们平日受尽了老狼的欺负,今天终于可以出口气了。 
  
    老狼看到井口边上的两只小山羊,眼里充满了祈求的目光,它尽量温柔地对两只小羊说:“山羊兄弟,救救我吧!我出去不会亏待你们的!” 
  
    两只山羊齐声说道:“我们才不相信你的鬼话呢!我们的妹妹就是被你吃掉的,今天我们要为它报仇!” 
  
    听了两只小山羊的话,老狼绝望地闭上了眼睛,看来今天必死无疑了。 
  
    两只小山羊从附近弄来了一堆大石头,它们要用石头把老狼砸死在井里。 
  
    两只山羊在外面忙乎,老狼在井里闭着眼睛绝望地等死。突然,一块大石头从井口落下,正砸在老狼的尾巴上,老狼痛得惨叫一声。听到老狼的惨叫,两只小羊越发开心了,它们不停地把石头从井口扔进去。虽然知道自己必死,但老狼还是本能地躲避着从井口落下的石头。 
  
    准备好的石头扔完了,两只山羊看看老狼还没被砸死,就赶紧又去搬石头了、 
  
    一阵石头雨过后,老狼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它使劲伸展了一下自己的腰肢,突然发现井口离自己近了很多,它看看脚下堆积的石头明白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狡黠的微笑。它突然高声叫道:“可恶的小山羊,砸断了我的尾巴还不算,把我的前腿也砸断了,看我出去不收拾你们。” 
  
    井外的小山羊听老狼说它的尾巴和前腿都被砸断了,更加坚定了它们打死老狼的决心,于是又是一阵石头雨落入井内。 
  
    随着落入井内的石头越来越多,老狼里井口也越来越近,最后它奋力一跳,居然跳出了井口。两只可怜的小山羊还没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已经葬身在老狼锋利的牙齿下了。 
  
    樊宇明说:落入井底的老狼自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小山羊们用来打击它的石头成了它逃离绝境的垫脚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即使我们的对手已经陷入绝境,我们也不能轻视他们,稍有不慎我们的失误就可能给对手带来反败为胜的机会。 
    64.兔子与乌龟的合作
  作者:樊宇明
  
  小兔蹦蹦通过动物职业市场找到了一份工作,上班第一天主管便安排他去作一次重要的拜访。接到任务后蹦蹦很高兴,只是有一点他有点想不明白,那就是主管同时派了乌龟墩墩与他同行。 
  
    想不通归想不通,小兔蹦蹦还是带着乌龟墩墩上路了。一路上他催促着乌龟墩墩想让他走快一点,可乌龟墩墩依旧慢条斯理地挪动着。小兔蹦蹦急得全身冒汗,不停地说主管是个木头脑壳。最后,小兔蹦蹦实在忍不住了,对乌龟墩墩说:“你慢慢丈量你的土地吧,我先走了,到了地方我等你!”于是小兔蹦蹦向乌龟墩墩问清了方向,飞快地朝目的地跑去,而乌龟墩墩则迈着自己的小短腿在后面“龟不歇脚”地走着! 
  
    摆脱了乌龟墩墩这个累赘,小兔蹦蹦觉得轻松多了了,他飞快地奔跑着,边跑边想:自己到了目的地在等那个倒霉的乌龟墩墩吧!等他的时候自己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小兔蹦蹦越跑越快,跑着跑着他停了下来,一条大河挡在了眼前,小兔蹦蹦傻眼了!小兔蹦蹦找遍了附近所有的地方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渡河的工具,他十分着急,不停地骂着主管这个木头脑壳:路上要过这么宽一条河,木头脑壳也不告诉他,真是比木头还木头! 
  
    想到第一天出来工作便要无功而返,小兔蹦蹦实在伤心极了,看来自己不仅要受木头脑壳的责怪,这份工作保住保不住也难说。想着想着,小兔蹦蹦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正在小兔蹦蹦伤心到极点的时候,乌龟墩墩不紧不慢地赶来了。看到小兔蹦蹦的样子,乌龟墩墩故意问:“怎么啦?我们的长跑冠军!” 
  
    小兔蹦蹦看着乌龟墩墩幸灾乐祸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你倒走的不紧不慢,很舒服!我跑了这么半天还是白跑了!那个木头脑壳也不告诉我路上有条河,很明显是故意刁难我!” 
  
    乌龟墩墩说:“别着急了,主管派我来就是渡你过河的!爬到我背上来吧!” 
  
    听了乌龟墩墩的话,小兔蹦蹦破涕为笑,乖乖地爬到了乌龟墩墩的背上。乌龟墩墩载着小兔蹦蹦顺利地过了那条河。 
  
    等小兔蹦蹦从自己的背上下来,乌龟墩墩对小兔蹦蹦说:“赶紧去作你的拜访吧,我在这里等你!你回来的时候,我还得载你过河!” 
  
    小兔蹦蹦听了乌龟墩墩的话,笑着说:“那个木头脑壳还想得真周到!”接着愉快地向目的地跑去。 
  
    小兔蹦蹦的拜访很成功,为公司接了很大一个订单。回来的时候,乌龟墩墩载着他回到了河这边。过了河以后,小兔蹦蹦没有丢下乌龟墩墩自己往回跑,而是和乌龟墩墩一起慢慢走着。路上,乌龟墩墩给小兔蹦蹦讲了好多公司的事情,小兔蹦蹦觉得有趣极了!此后,小兔蹦蹦与乌龟墩墩成了很好的朋友! 
  
    樊宇明说:小兔蹦蹦把乌龟墩墩看作自己的“累赘”,可正是这个“累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使小兔蹦蹦顺利地解决了过河的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如果能够切实把握每一位团队成员的长处,并加以利用,这个团队必然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65.计划与变化
  作者:樊宇明
  
  一位朋友向樊宇明请教说:“我在公司推行规范化管理,计划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可是许多计划总是中途夭折,请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樊宇明说:中国有句古话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项计划之所以中途夭折,往往是变化在其中起作用,而这种变化的根源一般都是计划时的不严密造成的。我们做计划时的依据一般都来源于自身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往往会因特殊情况的存在而失去其必然性。经常坐出租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车后驾驶员有时会问:“从哪条路走?最短的,还是最快的?”按我们自身的经验,最短的路肯定就是最快的路,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随着车辆的增加,道路建设跟不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堵车的现象,而捷径往往是车辆较多、交通较为拥挤的道路。在这样的捷径上行车花费的时间甚至比我们绕到走更多,这就是为什么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路。假如我们在计划行程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因素,我们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出现问题。因而,计划的周密性是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假如计划时许多因素确实无法估计,我们可以留出一定空间,在执行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如果计划本身是科学、合理的,只是因突发性事件影响了计划的实施,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计划,力求降低计划改变成本。 
    66.一群猴
  作者:樊宇明
  
  一农夫在前山养了一群猴子。前山虽然山青树绿,但树种单调,几乎没有什么果实可供猴子们采食的,于是农夫每天要从后山把食物送到前山来给猴子们吃。多少年来,农夫每天往来于前山与后山之间,乐此不疲。 
  
    起初,农夫每天要亲自给猴子们分食,每猴每天伙食定量、定时。每到分食的时候,猴子们便围拢在农夫周围,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食品,然后各自寻找自认为舒服的地方,或单独、或与亲朋好友聚拢在一起惬意地享受着美味。吃过以后,猴子们便在前山玩耍、嬉戏,他们从来不到后山去,因为诺大的前山已经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此时,群猴相处得非常和睦、融洽,在猴群中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把农夫看作是自己的主人,对其恭敬、顺从。 
  
    在农夫的细心照料下,群猴们无忧无虑,整日除了玩耍、游戏外根本不用考虑其它问题。不知不觉中,猴群在不断扩大。农夫每天从后山运来的食物渐渐不够分配了,于是农夫决定改变分配方式。他首先对每天提供的食物作了总量控制,其次他再不亲自为猴子们分配食物了,而是由他每天把一定总量的食物运到前山,放在一块开阔的平台上,由猴子们自己取食。 
  
    改变供食办法的第一天,猴子们在以往分食的时间聚拢在装食物的大筐旁边,等待农夫为他们分食。可农夫放下筐就走了,群猴们围着筐不知所措。终于,有个别猴子经不住食品的诱惑,把手伸向了筐中的食物。他的这一举动立刻引来了众猴的反对,他只好收回了伸出的手。就这样群猴们守着装满食物的筐等待着农夫为他们分食。眼看太阳快要落山了,农夫还没有来,猴子们腹中饥饿难忍。一只猴子再也不能忍了,从筐中抓了两只苹果,飞快地跑到一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的行为终于在饥饿的群猴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大家纷纷伸出手从筐中抓取食物,腹中饥饿使他们最终放弃了规矩。好在每只猴子抓取的食物都不太多,改变供食方式的第一天,群猴们或多或少都吃到了食物。 
  
    改变供食方式的第二天,农夫依然把装满食物的筐放在平地上就走了。群猴们围着筐呆了一小会儿,便开始抓取筐中的食物了。有一些身强体壮的猴子也不管自己食量有多大了,尽量多拿食物。这一天,有一部分猴子没吃到食物。 
  
    改变供食方式的第三天,当农夫刚把筐放在地上,群猴们便开始抢夺了。这一天,更多的猴子没吃到食物。 
  
    以后的日子,群猴们抢夺食物的争斗越来越激烈,大家为了夺取更多的食物不择手段,甚至大打出手。渐渐地,几只身体最强壮的猴子夺得了食品的支配权,每天要等他们吃饱以后,才把剩余的食品分给其他猴子。于是,很多猴子为了获取食物开始对掌握食品支配权的健猴们阿谀奉承,甚至用一些诸如花环、漂亮的石头等物品向他们行贿。渐渐的,群猴中出现了等级分化现象,按每天能够获取食物多少来划分,基本上形成了掌握食品分配权的猴子、得到掌权者认可的猴子、普通猴子。 
  
    群猴的分化使处于最高地位的猴子生活逐渐腐化起来了,他们享受着最充足的食物及其他猴子们的奉承与服务。因为处于最高位的有几只猴子,他们所享受的来自下层猴子们的奉承与服务难免有一些偏差,于是几只健猴内部开始出现矛盾。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他们内部开始出现争斗。经过多个回合的斗争,一只猴子终于战胜了其他所有的健猴,成了当之无愧的群猴老大,猴王诞生了! 
  
    猴王即位以后,首先以自己的喜好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为原则,改变了食物分配方式,规定了每只猴子每天享受食物的数量。猴王的这一规定杜绝了那些老实巴交的猴子吃不到食物的状况,但根据猴王的分配原则,处在最底层的大约占群猴50%数量的猴子每天处于半饱状态,饥饿依然存在。对此,猴王的确没有什么办法了,因为农夫每天送来的食物数量是固定的。 
  
    那些处于群猴底层的猴子终于不满足于每天的半饥饿状态了,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反抗肯定是无效的,一者本身的实力不如那些当权者,二者因为每天食物总量是固定的,即使在反抗中获得胜利,有一半的猴子吃不饱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最后他们决定集体离开前山,寻找新的生活环境。于是,他们把后山作为自己的迁徙目的地。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这些处于群猴最底层的猴子们离开前山出走了。 
  
    由于一半猴子的出走,前山的剩余猴子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食物显得丰富多了,大家不需要争抢就完全可以吃饱了。于是群猴的内部关系渐渐开始回归到从前的状态。虽然猴王依然存在,但因为他不再掌握大家的食物了,所以他的权威性也就大大减弱了。 
  
    就在前山的猴群渐渐归于和谐的时候,迁移到后山的猴子们有了“令猴惊喜”的发现,原来与前山相隔不远的后山是一座天然的花果山。这里四季常青,各种诱人的果实一年四季轮番成熟,农夫也是从这里摘了果子送到前山的。这一发现让这些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猴子们异常开心,纷纷上树采摘自己喜爱的果实。摘下来咬一口,不好吃便扔掉,反正树上有的是吃不完的果实。一只年长一点的猴子看到群猴这种状况,对大家说:“我们不能吃饱了就忘记挨饿的时候!照我们这样糟蹋下去,我们迟早会回到从前的状态的!”听了这只年长猴子的话,大家都从树上跳下来围到了他的周围。这只猴子继续说:“这里既然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美好家园,我们就要珍惜它、爱护它!虽然现在看起来我们有了吃不完的食物,可是我们要考虑整个群体的发展!照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糟蹋,不要说发展了,这个美好的家园很快就会毁在我们手里!”大家都说那怎么办?这只年长的猴子说:“我们要在这里长期生活下去,必须按照果实的生长规律,有计划地采摘果实,并且要用我们自己的力量维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修剪、灌溉、维护都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明确分工,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同时让我们的群体不断壮大。”听了这只年长猴子的话,大家都觉得有理,于是纷纷建议立他为王,全权管理群猴内、外各项事务。为了群猴的兴旺,为了家园更加美好,这只年长的、有见识的猴子欣然登上了王位,建立了群猴的内部机构,明确了每一只猴子的职责。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生活方式使猴群焕发出了无穷的活力,大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惬意。 
  
    在群猴们的维护下,花果山越来越漂亮,住在半山的农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了这些猴子们的陪伴,农夫也不再孤单了。他依然每天要为前山的猴子们送食物,但再也不用他自己亲自采摘了,每天清晨便把他要的果实采摘好,放在了筐里,他只要赶着自己的驴车给前山的猴子们送去就行了。 
  
    有一天,送食物的途中,农夫从车上摔下来,摔坏了腿,他再也不能给前山的猴子们送食物了。后山的猴王专门派了几只猴子负责农夫的起居、生活,以报答农夫对群猴的恩情。 
  
    几天没有等来送食物的农夫,前山的猴子们都有气无力地躺在前山的那块空地上,那是农夫过去每天放食物的地方。饥饿使这些曾经在群猴中高高在上的猴子们变得满脸愁苦与无奈!有猴提议说:“我们也离开这里吧,说不准外面有更好的地方!”马上有猴出来反对:“在这里说不准能等到农夫送食物给我们,出去怎么办呢?谁能给我们食物!”“不是有很多同伴走了吗?”“他们肯定已经饿死在什么地方了!”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争论的时候,后山的群猴派了代表来到了他们面前。原来后山的猴子们都希望他们这些昔日的同伴到后山与他们一起生活。听了后山猴子代表的话,前山的猴子们半信半疑,他们虽然不相信原来那些弱小的、被自己欺负的猴子们会自己劳动养活自己,但看到来猴神采奕奕的样子却又不由不信,于是又的猴子就动心了,准备跟着后山的猴子代表走。此时,又有猴子说话了:“他们在的时候受尽了我们的欺负,我们现在去还不是被人家欺负?”听了他的话,大家都打消了与后山代表一起离去的念头。 
  
    无奈的后山代表向猴王汇报了情况,猴王陷入了沉思,看来只有他亲自去请了。他认为留在前山的猴子过去都是身体强健的猴子,来到后山不仅都能自食其力,而且能够大大增强群猴的实力,使群猴在与后山其它动物群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后山猴王的亲自邀请下,前山的猴子们加入到了后山的猴群当中。身临其境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觉到自己与后山群猴的差距,于是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后山猴王的领导。猴王为他们每一位成员都安排了具体的工作,因为有了前番的教训,大家工作都非常努力。 
  
    自此,原来本为同一群体的猴子们又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67.钞票与支票
  作者:樊宇明
  
  教授在作一个关于人生价值的专题讲座,他拿出一张100元的钞票和一张200元的支票问大家:“假如让你们从这100元的钞票和200元的支票里任选一个,你们会选择哪一个?” 
  
    大家纷纷说要选择200元的支票。 
  
    教授说:“好!大家的选择是对的!200元的支票的价值要比100元钞票的价值一倍!” 
  
    接着,教授把钞票与支票扔在地上,用脚使劲搓了半天,然后拿起来问大家:“这样呢?100元的钞票和200元的支票,大家要哪一个?” 
  
    大家纷纷表示要100元的钞票! 
  
    教授说:“好!这张100元的钞票虽然变得又脏又皱,甚至略有破损,但它依然值100元;而这张200元的支票污损到这种程度已经无法兑现了,也就是说它已经一文不值了!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100元的价值是这张钞票固有的,除非让它全部或部分灭失,否则有点脏、有点皱,或稍有破损是不能使它的全部或部分价值失去的!而这张支票本身没有价值,它所体现的200元的价值是支票的签署人给予的,所以它污损到这种程度其价值也就消失了!一个人真正具有的价值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的,是知识的积累及辛勤的劳动凝结在一起的产物,是完全融合在我们身体之中的东西,任何挫折和困境都无法改变的,即使困难到衣不蔽体、饥不择食,但我们这种真正的价值永远是融合在我们身上的,是任何人、任何困难、挫折都夺不去的!能被夺去的东西不是我们自身的价值,而是别人的给予和施舍,就像这张支票的价值一样!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生的价值!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人生的价值!不要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倒,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使你自己升值!” 
  
    听众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68.乌鸦教授讲学
  作者:樊宇明
  
  自从《乌鸦喝水》的故事流传开了以后,那只喝水的乌鸦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诸如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名誉理事、名誉市民等头衔纷至沓来,而且许多动物群体及机构纷纷邀请乌鸦教授前去讲学。对于讲学这件事,乌鸦教授是从来不敢马虎的,他深知讲学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播给广大的学员,以提高学员的知识水平。所以他每次讲课以前都要认真备课,并随身携带着那只他赖以成名的瓶子及一些外表光滑、颗粒均匀的石子以便在课堂上演示。乌鸦讲授的课是十分精彩的,不仅有详细的讲解,还有师生互动式的现场演示。每次当乌鸦教授讲课结束的时候,课堂上总是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这一次次的掌声中,乌鸦教授终于获得了动物界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成了喝水领域的权威! 
  
    一天,乌鸦教授接到丹顶鹤家族的邀请,请他去为家族成员讲课。丹顶鹤家族是动物王国有名的贵族,能够为他们讲课对于乌鸦教授来说是极其荣幸的一件事情。所以,乌鸦教授对这次讲座十分重视,他特意准备了一个新杯子。 
  
    讲座按时进行,当穿了一身黑色西装的乌鸦教授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整整齐齐坐满了穿着白衣服,戴着红帽子的丹顶鹤家族的成员。乌鸦教授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环顾了一下台下的学员们便开讲了:“各位丹顶鹤家族的朋友们,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他边说边拿出了准备好的杯子,并往杯子里倒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水,然后说:“请问大家,谁能上来喝掉这杯中的水呢?”他的话音刚落,坐在前排的一只年轻的丹顶鹤就走上台来,把他那细长的嘴伸进杯子里,把杯中的水喝了个精光! 
  
    看到年轻的丹顶鹤把杯中的水喝了个一滴不剩,乌鸦讲授呆在了那里。很显然,他的课是无法讲下去了。看着呆若木鸡的乌鸦教授,丹顶鹤家族的成员们明白过来了,于是哄堂大笑起来了。 
  
    可怜的乌鸦教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低头走出教室飞走了。 
  
    自此以后,乌鸦教授再也没讲过课! 
  
    樊宇明说:由于没有考虑到受众的实际情况,乌鸦教授的讲座以失败而告终,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企业为提高企业及员工的整体素质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但往往连组织者及讲授者都弄不清楚企业及员工到底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最终培训成了典型的无的放矢,没有丝毫效果。 
    69.喷泉与压水井
  作者:樊宇明
  网上一位朋友和樊宇明说,他有一个不大的公司,在他的公司员工里面有的工作很主动,有的则显得很懒散,他试图改变那些懒散的员工,但效果总是不大好,他问我对待这一问题有没有好的方法。 
  
    我和他说,员工工作的主动与懒散其差别在于“压力”。工作积极主动的员工其本身给自己施加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出自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或者是对工作机会的珍惜等方面;而平时表现懒散的员工恰恰就是缺乏这种自我压力,对于工作相关的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接着,我给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喷泉和压水井的故事: 
  
    我小的时候,我们村前的草滩上有六个喷泉。这些喷泉一年四季喷涌着清澈的泉水,那泉水清凉、甘甜,是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喝的水。那时我们不知道水怎么会从地下自己喷出来,当然我们也不会真的关心水是如何喷出来的,只是觉得有趣、好玩。长大以后,我们逐渐了解了喷泉形成的原因大体都是由于地下水位高低不同产生一种内在的压力,或者其它原因产生内在压力致使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后来,我又接触到了北方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的压水井。压水井也很有趣,通过一个简单的装置挤压井管内的空气,使井管内空气压力减小,致使其与地下水的压力形成一个差,从而把地下水压出来。喷泉与压水井的区别在于,喷泉的压力来自自身,而压水井的压力来自外部;因内在压力形成的喷泉总是不间断地喷出水来,而压水井当外部压力停止的时候,水便停止喷涌了。 
  
    如果把喷泉与压水井都比作企业的员工,喷泉自然是那些工作积极主动的员工,而压水井则与那些懒散的员工及其相似。对于喷泉式的员工,管理者只需要为其提供工作的总体方针、方向,他就会源源不断地喷出水来;而对于压水井式的员工则需要不断为其施加外部压力,他才会投入工作,当外部压力撤去时,他又会变得懒散。 
  
    网上那位朋友想改变那些懒散员工,但屡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施加的压力不对,他并没有真正了解可以给懒散员工造成压力的关键。假使他找到了这个关键,就可以使其积极投入工作。但压水井的特点是压力失去的时候,水就不会再流出来,管理者不可能每天向压水一样不停地给压水井式的员工施加压力,这样的话管理者非累死不可。其实压水井也可以改造,许多村民嫌压水井不方便,就在井里放了水泵,只要一通电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假使管理者建立的机制是具有长效作用的,就会产生水泵的效果,给那些压水井式的懒散员工以长效的压力、动力,其工作起来自然就积极、主动起来了。 
  
    看来,要解决员工懒散、不主动的问题还要从管理者自身入手,认真检讨自己所制定、遵循的各种规则、原则、方针是不是科学、合理。如果单从员工身上去找,永远也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70.一只风筝
  作者:樊宇明
  草滩上,一个小孩在放风筝。风势正好,小孩紧紧抓着风筝的拉线,风筝飞得很高很高。 
  
    风筝漂浮在高空,俯视地面,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就连那个放风筝的小孩似乎都成了一个小黑点。 
  
    风筝很自豪,自豪自己能飞得这么高,高得一伸手几乎就可以抓住白云。 
  
    风筝努力想飞得更高一些,可那根拉线紧紧地拉着他,而拉线又被紧紧地抓在那个小孩的手里。 
  
    风筝很恼火,他恨死了那根拉线,也恨死了那个小孩。他想,如果没有那根拉线和那个小孩,他完全可以飞得比白云更高。 
  
    于是,风筝想方设法伺机挣脱拉线和小孩的控制。 
  
    一阵大风刮来,风筝乘势而起,小孩只觉得手中拉线一紧摔倒了。 
  
    风筝终于摆脱了控制,可没等他高兴起来已经被大风刮到一片树丛中撕得粉碎! 
    71.小兔的雨伞
  作者;樊宇明
  草原进入了雨季,绵绵细雨下个不停。小兔蹦蹦怕雨水淋坏了自己漂亮的绒毛,每天呆在家里不敢出门。可小兔蹦蹦是只天生就害怕安静的兔子,整天呆在家里实在让他受不了,他每天爬在窗口看着外面的世界,祈盼着雨季快点过去。 
  
    小兔蹦蹦的妈妈看出了他的心事,就用一只漂亮的大蘑菇为小兔蹦蹦做了一个雨伞。小兔蹦蹦拿着雨伞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打着伞出了门,他要去看他的好朋友小羊莉莉,他们已经有好几天没见面了。 
  
    小兔蹦蹦打着雨伞走在通往小羊莉莉家的小路上,尽管细雨还是下个不停,可小兔蹦蹦身上一点也没有湿,看来蘑菇做的雨伞真管用! 
  
    开心的小兔蹦蹦快走到小羊莉莉家门口时,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小兔蹦蹦的雨伞被风刮走了,小兔蹦蹦也被雨伞带了个跟头,碰在一块大石头上把一条腿碰骨折了。 
  
    小兔蹦蹦被大家发现后抬到家里,小狗汪汪给他处理了伤口并仔细地包扎好了。 
  
    雨季过去好几天了,小兔蹦蹦还躺在家里养伤。 
  
    樊宇明说:兔妈妈为小兔蹦蹦做的雨伞解决了小兔蹦蹦淋雨的问题,却不曾想由此引发的其它问题使小兔蹦蹦受了伤。在我们日常的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解决某一问题采取的措施虽然解决了问题本身,却由此引发了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各项规则、措施的时候要全面考虑问题,避免后遗症的产生。如果为解决某一重大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其它问题,一定要权衡利弊,作出正确决策!
    72。一台破碎机
  作者:樊宇明
  这是我在江阴模塑集团工作的时候看到的一件事情,之后想起来感触颇深,今天拿到这里讲述给大家,希望大家听了之后也能有所收获。 
  
    一次,集团公司新招收了一批大学生,他们入职后被分配到各分公司工作。学机械制造的小王被分配到了一家专门生产塑料加工机械的子公司。上班第一天,子公司的张总经理召见小王。简单交流之后,张总对小王说:“给你十天时间,你去造一台破碎机吧!”小王说:“好的!”然后就离开了张总的办公室。 
  
    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王其实根本就不知道破碎机是个什么东西,更不要说去亲手造一台了!可他已经答应了张总,而且他在张总面前接受这一任务时表现出来的镇定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现在摆在小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按时造一台破碎机出来;二是:离开公司,另谋他就。可小王是好不容易才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他决定十天之内一定要造一台破碎机出来。 
  
    小王首先向公司的老员工打听破碎机是个什么东西,大家告诉他集团公司内部从事注塑的分公司都有这种机械,是用来粉碎回料的。于是小王来到一个注塑车间,跟车间主任说自己是机械制造公司的,公司准备制造破碎机,张总让来这里了解一下破碎机的情况。听他说完,车间主任便带着小王走到一台机械旁,告诉他这就是破碎机,正好今天车间检修,小王可以有一天的时间分析它。用一天的时间,小王完全弄清了破碎机的原理,并对所有的部件作了分析,关键部位都画了草图。回到公司以后,小王来到生产部,与相关人员一起分析了哪些部件自己可以生产,哪些部件需要外协,哪些部件可以直接在市场上采购。然后,小王根据分析结果,将需要公司自己生产的部件都画了图,交生产部下达生产计划;将能够在市场上直接采购到的部件交采购部作计划进行采购;将需要外协的部件交技术部核实后,自己想办法联系外协企业。 
  
    一个星期过后,所有部件都到齐了,小王从生产部调了两名工人与自己一起装配破碎机。也就在接受任务第九天的时候,小王真的造出了一台破碎机,试机效果良好。 
  
    张总站在破碎机前兴奋不已,他说:“这小伙子行!” 
  
    之后,小王就进了公司技术部,不久便成了技术部的骨干! 
  
    樊宇明说:“这件事情令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小王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迟疑,而且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条件与疑问,企业最需要这样的员工,老板最喜欢这样的员工。二是:张总敢于把这样一项任务交给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需要一些魄力的。充分信任下属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是在这种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小王才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向大家展示了自身巨大的发展潜力。看来,不仅小王这样的员工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而且张总这样的老板也是员工最喜欢的老板!” 
    73.村里的星星
  作者:樊宇明
  端午节和女儿一起去她姥姥家过节。女儿的姥姥家住在敕勒川上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村庄。那天吃过晚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女儿则望着天空发呆。我问她看到了什么,她说:“这里的星星比我们那里多的多,也亮得多!”听了她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我和她说:“不是村里的星星比城里的多、亮,其实村里的星星和城里的一样多、一样亮,只是城里空气污染严重,阻挡了我们的视线。”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我们对一件事物失去准确判断的情况很多。这些影响我们正确判断的因素象城里被污染的空气一样阻挡在我们眼前,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孔夫子与众弟子们在陈、蔡的地方被围困,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 
  
    弟子们被饿了七天,个个面黄肌瘦,有的弟子,心中因此而忧虑。但此时,孔夫子依然每天不断地学习,弦歌不绝,没有一丝毫的埋怨与担忧。 
  
    子贡见同学们如此饥饿困顿,便用自己身上的财物,突破重围,到外面换了少许的米回来,希望给大家解解饥。 
  
    人多米少,颜回与子路便找了一口大锅,在一间破屋子里,开始为大家煮稀粥。 
  
    子路有事离开了一会儿,恰好此时,子贡从井边经过,一扭头,正好看到颜回拿了一小勺的粥往嘴里送。子贡看了有些不高兴,但他没有上前质问颜回,而是走到了夫子的房间。 
  
    子贡见了夫子,行礼后,问夫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回答道:「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如果在穷困的时候,就改变了气节,那怎么还能算是仁人廉士呢? 
  
    子贡就接着问夫子:「像颜回这样的人,该不会改变他的气节吧?」夫子很明确地回答子贡:「当然不会。」子贡便将看到颜回偷吃粥的事,告诉了夫子。 
  
    夫子听后,并没有很惊讶,说道:「我相信颜回的人品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么说,但我还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怀疑他,可能其中有什么缘故吧,你不要讲了,我先问问他。」 
  
    于是,夫子便召了颜回来,对他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护佑我们吧?你粥做好了之后,我准备先祭祀祖先。」 
  
    颜回听了,马上恭敬地对夫子说:「夫子,这粥已经不可以用来祭祀先祖了。」 
  
    孔子问:「为什么呢?」 
  
    颜回答道:「学生刚才在煮粥的时候,粥的热气散到了屋顶,屋顶被熏后,掉了一小块黑色的尘土到粥里。它在粥里,就不干净了,学生就用勺子舀起来。要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吃过的粥再来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听后说:「原来如此,如果是我,那我也一样会吃了它的。」 
  
    颜回退出了之后,孔子回头对着几位在场的弟子们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不用等到今天才来证实的。」几位弟子由此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非常信服。 
  
    我的女儿看星星与子贡看颜回其实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都根据自己亲眼所见对事情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而忽视了其它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两件事情都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那就是即使是我们亲眼所见的事实,有时候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要想了解事实的真相就必须排除干扰因素或找到一个行为的真正动机,否则很难看到事情的本质。所以,我们在对某件事物或现象作出判断时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判断的失误。 
    74.小猴升职
  樊宇明
  
  小猴从动物王国职业学校毕业以后应聘到动物王国建筑公司做了一名架子工。在这一岗位上,小猴善于攀爬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加上他自身的勤勉,小猴很快从诸多的架子工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同工种中的佼佼者。 
  
    年终评比、总结的时候,小猴所在的部门因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集体,小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进一步肯定小猴的工作成绩,公司决定聘任小猴为总经理助理。 
  
    走上领导岗位的小猴本性难改,实在适应不了办公室的工作,成堆的资料让他头疼,成串的数据让他心烦,他在办公室一会儿也呆不住。于是小猴每天都去工地巡视,可他除了对架子工的工作十分熟悉外,对其它工作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可昔日的架子工工友们也不可能让小猴再去爬上爬下,这与总经理助理的身份不相符。 
  
    又到了年底工作评比的时候了,许多员工成了榜上有名的优秀员工,而昔日最优秀的小猴却再没有人提起。 
  
    樊宇明说:小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到了领导岗位,从此动物王国建筑公司少了一位优秀的架子工,多了一名平庸的领导。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因为大家都把提拔作为表彰和鼓励优秀者的手段,使一些在单项业务或某一领域非常突出的员工被提拔到了领导岗位,最终不得不使其放弃专业,由专家或能手变成平庸的领导,这种现象其实是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 
    75.摔倒的孩子
  樊宇明
  从江苏回到内蒙古以后,樊宇明暂时没有出去工作,每天除在家看书、写文章之外,主要的任务是接送女儿。女儿在附近一家幼儿园读大班,早晨送去,晚上接回来。每天晚上接女儿的时候,女儿总要在幼儿园院子里面和小朋友们玩大约一个小时,这时樊宇明就和其他家长一起坐在幼儿园院子里的台阶上看那些小朋友玩耍。 
  
    孩子们在玩耍、嬉戏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是很平常的现象,樊宇明仔细观察后发现,孩子们在不小心摔倒的时候有几种情况,一是:孩子不小心摔倒之后,家长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此时不管摔得怎么样孩子必然咧嘴大哭;二是:孩子摔倒之后,家长没有立即过去搀扶,此时孩子一般不会马上就哭起来,当他抬头看见家长就站在附近的时候,立即便放声大哭起来;三是:孩子摔倒之后没有家长在附近,孩子抬起头四处看看,找不到家长的时候便自己爬起来重新加入到小朋友们的队伍中。 
  
    由此,樊宇明联想到了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领导A事必躬亲,一旦本部门工作出现问题必然要亲自出面解决,即使部门普通职员处理这些问题绰绰有余也没有丝毫机会。久而久之,员工对领导的依赖性加强,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要等待领导来解决,即使领导不在的时候,其他员工也不会去想办法,因为他们知道反正领导会解决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领导或主管总觉得部下什么事情都干不成,自己每天累得要死的主要原因。领导B则把责任与权力充分下放,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时,估计是下属可以处理的范围便由下属自己去处理,确实碰到下属无法解决的问题,自己才出面解决。 
  
    很显然,领导A与领导B采取的不同工作方式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领导B所领导的部门其工作效率会远远高于领导A领导的部门;领导A所属的员工其依赖性会越来越强,工作能力会不断降低,领导B所属员工则会快速成长起来;领导A觉得工作很累、很枯燥,领导B则不仅觉得工作很轻松,而且充满了乐趣。 
  
    樊宇明说:充分启发员工,让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是作为一个领导或主管最起码的责任。